·主页 >> 医疗与健康 >> 中医学入门·读书札记


中医学入门·读书札记

〔子夜星网站根据网络资料整理编辑〕


第六章·怎样认识病因


  病因﹙邪或邪气﹚:人体得了病以后,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症状,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

  歌诀:千般灾难百般病,求因识症是纲领;分辨内、外、不内外,“三因”之中细推寻

  三因方:

  以风、寒、暑、湿、燥、热等六淫外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病变,名为“外因”;

  以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情志内伤所引起的疾病,名为“内因”;

  以饮食劳倦、房室不节、创伤以及虫兽伤害等既不属于六淫邪气,又不属于精神情志所发生的疾病,名为“不内外因”。

  宋代──陈言根据《金匮要略》


  一、六淫外因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热﹙火﹚”的总称,它是外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列入于外因的范围,一般叫做“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热,是自然界气候变化的现象,正常的情况下,叫做“六气”。“非其时而有其气”或“人体的调节功能失常,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而致病。

  (一)春天“主气”,百病之长的“风”

  风:

  是空气流动和激荡的现象。春天的风是温和的,夏天的风是炎热的,秋天的风是凉爽的,冬天的风是寒冷的。风与寒相合,就成“风寒”;风与暑相合,就成“暑风”;风与湿相合,就成“风湿”;风燥相合,就成“风燥”;风与火相合,就成“风火”。有些风生疾病,也称为风病。

  临床症状:

  风邪侵害人体所发生的病变、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体表受了风邪的侵袭,具有发热、自汗、恶风、或并咳嗽、鼻塞等外感症状的,称为“伤风”;风与湿合,兼见周身疼痛的,称为“风湿”;风与热合,兼见烦渴不恶寒,称为“风温”等等。

  有些风生疾病,也称为风病。例如,临床上见到眩晕、指麻、惊悸、不寐等现象的,称为“肝风”;出现突然倒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现象的,称为“中风”;小儿发生惊厥搐搦、角弓反张等现象称为“惊风”等等。这些内生的疾病,所发称为风病,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发病或病势进行都很迅速,好象风的行动迅速一般;另一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凡见到眩晕、动摇、抽搐等症状的,都叫做风病。”但是这些风病叫做“内风”。

  (二)冬天“主气”,冷厉气候的“寒”

  寒:

  是空气气温降低的现象。人体有些机能衰弱的病变,也称作为寒病。

  临床症状:

  龚入体表,就会见到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体痛等临床症状;龚入肠胃,就会出现肠呜、泄泻、腹痛等。在疾病过程中,发现吐泻清水、肢冷脉伏、眼目无神、面色苍白等临床症状的,称为“中寒”;出现小便清长、大便溏泄、阳萎早泄、肢冷神疲的,称为“下寒”,等等。所谓“中寒”,是指病变在中焦,“下寒”是指病变在下焦,二者都是由于机能衰弱所产生的病变,亦即“阳虚生内寒”的具体说明。

  (三)夏天“主气”,酷热气候的“暑”

  暑:

  炎夏六月,天气酷热,这一种气候,叫做“暑气”。

  临床症状:

  症见头痛、发热、心烦、口渴、自汗出、脉洪大而虚等,名为“伤暑”,这是暑热本病;如果暑月乘凉、露卧,风寒龚表,发现头痛、发热、无汗、恶寒、肢体疼痛。或侵袭肠胃,发现腹痛、吐泻等症状的,名为“阴暑”,又叫“暑月中暑”。假如在盛暑烈日之下,持续劳动,或长途旅行,受到暑热的侵袭,突然晕倒冷汗自出、手足发冷,名为“中暑”。暑与湿合,侵犯肠道,产生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粘腻之物、发热口渴等症状,就成为“暑湿下痢”;夏天受暑,秋后发病,症见恶寒、发热、口渴、脉数,或寒热往来类似疟疾,名为“伏暑”。

  (四)长夏“主气”,潮湿气候的“湿”

  湿:

  是空气中含有水分过多,湿度太浓的现象。

  人们在夏月黄梅季节里,久冒雾露,或久住潮湿的地方,或汗出入水等,都容易受到外界湿气的影响,而发生湿病,这叫做“外湿”。还有一种因饮酒嗜茶成癖,或多吃生冷瓜果、甜腻之物,影响脾脏的运化功能,以致产生湿邪,这是湿自内生,所以称为“里湿”。

  临床症状:

  外湿由表侵入,肌表和经络的病变居多,如寒热自汗、身体困倦,或关节疼痛、或肢体浮肿等肌表病象;里湿由内而生,内脏的病变居多,如胸闷、呕心,或脘腹胀满,或黄疸、溏等脾与胃的病象。湿病兼寒,就成“寒湿”;湿病兼风,就成“湿风”;湿病兼热,就成“湿热”;湿病兼暑,就成“暑湿”等寒湿外伤体表,就会产生恶寒、发热、无汗、身体沉重、骨节疼痛、运动不利、脉浮紧等寒湿表症之象。

  (五)秋天“主气”,干燥气候的“燥”

  燥:

  燥和湿的意义相反,它是空气中所含湿度减弱,而形成的干燥现象,在秋天的季节里,往往使人感到咽喉干燥。“秋燥”,又有“凉燥”、“温燥”的区分。此外内伤杂病,津液干枯,或病中误服汗、吐、下等克伐药物,伤津,也可出现燥象。

  临床症状:

  “凉燥”多见头痛、恶寒、咳嗽、无汗、鼻寒等症象;“湿燥”多见身热、有汗、口渴、咽痛、咳嗽、胁痛、痰红、鼻干等症象。但不论“凉燥”或“温燥”,总有口唇干燥、皮肤少润、大便干结等体内津液缺乏,而是形成燥象的特征。脾胃津液干涸,便有口干舌燥,渴欲饮水,饮水后不久渴仍复作,或有噎膈反胃等症象;肠道血枯津伤,就会出现大便燥结不行等病状。

  (六)四时中的五气,都可以转化的“火”

  火:

  是由热而生,热极就能化火。

  临床症状:

  风温病出现了两眼直视、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这就是由风、火相搧而成;暑病烦热口渴、自汗面赤,实际上就是由暑邪化火而起;湿热病后期出现了唇焦舌燥、神昏谵语等症状,这就是湿邪郁遏化火的现象;燥气化火,熏灼肺部,就会发现咳嗽吐血的症状;伤寒后期,出现舌绛心烦、咽痛、不寐诸症,这就是寒邪化火的象征。

  此外,古人在长期的实践观察中,还认为空气、水、土、食物中有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叫做“厉气”或叫“杂气”、“毒气”、“戾气”、“疫病之气”等名称。这种致病因素既非六淫之气,也非昆禽之类,而为目不能见,耳不能听的“不正之气”,它的种类很多,危害很大,能使人或其它动物发生各种不同的传染病。中医所说的瘟疫流行,就是指由于这些毒气所致的疾病,例如天花、白喉、疫痢、烂喉丹痧等等。这些致病因素是天地间的另一种不正之气,也属于外来致病因素之一,但和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淫外感有所不同。


  二、七情内因

  七情: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总称。

  (一)喜笑过度,心气受伤的“喜”──形容喜笑是一种意和气畅,心情愉快的表现

  内经说:“喜乐过度,能使人神气耗散。”我们知道,心是藏神的所在,喜笑过度,耗散神气,当然会使心气受伤。

  (二)愤怒过度,肝气受伤的“怒”

  怒:形容人因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不遂,而产生的一种情志激动,因之气逆上冲,怒火愤发。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意思就是说,肝脏本身虽然刚强而性喜柔和舒畅,假如过度愤怒,就能使肝阴受伤,由于肝阴受伤,也就引起肝阳更旺,这样互为因果,就更容易发怒,而更于伤肝了。

  (三)忧愁太过,肺气受伤的“忧”

  忧:是思想上忧虑的意思,忧愁是情志沉郁的状态

  内经上说:“忧愁的人,就会引起气机闭塞不行”。所以如果忧愁太过,终日闷闷不乐,气机就会受到影响,以致气阻而伤肺,这是因为“肺主气”的缘故。所以内经说:“忧伤肺”。同时忧虑过度的人,往往因当消化不良而伤脾。如果用五行相生克的道理来解释,脾为肺之母,子母通气,所以互相影响,这也是临症常见的事实。

  (四)思虑太过,脾气受伤的“思”

  思:集中精神,运用智慧,考虑问题,这叫做思。

  过度的思虑,精神就要受到一定的影响,意志也就更加紊乱。这样下去,就会发生伤脾而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现象:由于脾气受伤,不能正常的供应水谷精微,以致精神日趋萎迷,思考也就不集中了。

  (五)悲哀太过,心肺受伤的“悲”

  悲:是由于精神拂逆、烦恼、伤感而产生的。

  最主要的是伤心、伤肺。这是因为“肺主气”、“心藏神”的缘故。但也有内脏先有了病,而后容易发生悲哀症状的,例如:心气不足,意志薄弱的人,每每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内经上所说的“心气虚的人容易悲哀”,就是这个道理。

  (六)胆怯恐惧,肾气受伤的“恐”

  恐:是惧怕的意思,是一种精神上极度紧张所引起的胆怯表现。

  大都是由于肾气亏虚,或血虚心力不足的关系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有因恐惧过度而伤及肾气的,这是因为肾为藏志之脏,恐惧过度,能伤肾气的缘故。

  (七)突然惊骇,神惊气乱的“惊”

  惊:是突然遇到遇到非常事变,而致精神上产生紧张变化的表现。

  受惊以后,往往内动心神,神惊而气乱。但是因惊致病,大抵是由于心气先虚,遇惊才容易触动。例如心气充足,虽然遇到危险事故,也能镇静如常,不致因惊成病。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三、不内外因

  凡是疾病的发生,既不属于六淫外感,又不属于七情内伤的,叫做“不内外因”。例如饮食不慎、劳倦太过、房室不节、跌打创伤、虫兽伤害等,都属于这一范围。

  (一)损伤肠胃,影响消化功能的“饮食不慎”──“病从口入”

  (二)损伤脾气,招致体力衰弱的“劳倦太过”

  劳动是人类生活的本能,也是人们应该具有的美德。假如安逸太过,不爱劳动,就会产生血脉不畅,包含不消的现象,因之抵抗力非常薄弱,易于发生伤风感冒和消化不良等疾病。所以贪图安逸,不爱劳动,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但是过度劳倦,又令损伤脾气,出现气力衰少,四肢困倦、懒于言语、动作气短、发热自汗、心悸不安等等衰弱的症状了。

  (三)损伤肾气,造成虚损的根源的“房室不节”

  肾是藏精的机构,肾气充足,自然精神饱满,身强力壮。如果色欲过度,就能损害肾气,肾气受伤,就会相继发生精神萎靡、腰酸腿软、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月经不调等一系列的衰弱症状,甚至可以造成骨蒸潮热、盗汗、心悸、咳嗽、吐血等严重的“虚损”病症。

  (四)人事不测,损伤皮肉筋骨的“跌打创伤和虫兽伤害”

  跌打创伤,主要是外伤肿痛出血,或筋伤骨折,或瘀伤作痛。对这些病应该注意,如果外邪从创口侵入就会发生“破伤风”的危险病症。至于虫兽伤害,更要知道,它不仅是体表受到直接的伤害,还能引起浅深程度不同的中毒,往往可以发生严重的病变。例如毒蛇咬伤中毒,如不及时治疗,可以危及生命。

  继三因学说以后,有很多医家在临症实践的过程中。闪为除了跌打创伤和虫兽伤害的外伤性疾病以外,饮食、劳倦、房室不节等内伤性的疾病,都可以列入内因的范围,因此提出了“病名虽多,不离内伤外感;病因虽繁,不出内外二因”的说法。以风、寒、暑、湿、燥、热六淫之邪属外感,喜、怒、忧、思、悲、恐、惊,以及饮食劳倦、房室不节所伤属内伤。


〔共6頁〕 1 2 3 4 5 5 上一頁 返回第一頁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