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古代史上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 <82>
 



古代史上影响中国的100次事件
 
〔八十二〕

 
主编:张秀平 王晓明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82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过程,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过程

  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
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
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
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
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
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主持和提倡办洋务的洋务派,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外国侵略者扶植下发展起来的清
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个派别。起初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势力与日俱增。在朝廷里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
臣奕䜣和文祥等人,在地方上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其中以曾国
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以及后起的张之洞集团影响较大。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
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
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工厂,
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二千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能制造普
通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
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一千七百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
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除创办
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
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
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与此
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
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洋务派经营的近代工业企业,是以不改变封建生产关系为前提的。所办企业,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
性、封建性和一定程度的垄断性。因此,洋务派要在中国兴办近代工业企业和筹办海防,都不得不在工
业技术、资本乃至管理上受帝国主义的左右和牵制。因而也就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政治、军事和经济
的控制,洋务派也就加速了自身的买办化。这样的企业不仅无法避免自身遭到破产的命运,而且严重地
阻碍和压制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办“洋务”三十年间,中国被迫开辟的通商口岸,由1860年前
的七个增加到1894年的三十四个,外国的进口额,也由1864年的五千一百余万两,激增为1894年的一亿
六千余万两。进口货物中,80年代前鸦片占首位,80年代后棉织品跃居第一,鸦片退居第二,但绝对数
仍一直上升。出口的货物,80年代前主要是茶和丝,80年代后棉花和大豆逐步增长。中国被迫加速卷入
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成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因此,洋务运动的过程,就是中外反
动派进一步结合,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过程,也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是在洋务运动同一个过程中艰难地成长起来的,这主要是受中国近代经济规律制约的结果,
对洋务派来说是事与愿违的。但是,洋务运动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的进步工具。随着
近代工业的兴建,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一批近代产业工人在中国社会出现了,在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里,也造就了一批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同时,企业利润还
吸引了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刺激作用。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