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星主页 >> 诸子百家 >> 资治通鉴 <145>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编著


《资治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校

  

  

〔共294頁〕上一卷 下一卷

 

资治通鉴·卷一四五 梁纪一


 
  〔南朝〕梁纪一 起玄黓敦牂(壬午),尽阏逢涒滩(甲申),凡三年。

  〔〖胡三省注〗齐宣德太后诏萧衍自建安郡公进爵梁公,衍志也。寻进爵为王,寻受齐禅,国因号曰梁。〕

  〔南朝〕梁高祖武皇帝·一〔〖胡三省注〗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姓萧氏。与齐同出淮阴令整,三世至顺之,顺之于齐高帝为族弟,帝,顺之之子也。按通鉴武皇帝纪凡十八卷,以一二为次,此卷“武皇帝”之下合有“一”字。〕

  【原文】

  〔南朝〕
梁高祖武皇帝 天监元年(壬午 公元502年)〔〖胡三省注〗自是年三月以前,犹是齐和帝中兴二年。〕

  春,正月,齐和帝遣兼侍中席阐文等慰劳建康。

  大司马衍下令:“凡东昏时浮费,自非可以习礼乐之容、缮甲兵之务者,余皆禁绝。”

  戊戌,迎宣德太后入宫,临朝称制,衍解承制。〖胡三省注〗衍承制见上卷上年。蹔解之以觇人心。〕

  己亥,以宁朔将军萧昺监南兖州诸军事。昺,衍之从父弟也。〔〖胡三省注〗昺与帝同祖治书侍御史道赐。〕

  壬寅,进大司马衍都督中外诸军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

  【译文】

  〔南朝〕梁纪一

  〔南朝〕梁武帝·一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壬午 公元502年)

  春季,正月,南齐和帝萧宝融派遣兼侍中席阐文等人到建康慰劳。

  大司马萧衍下令:“凡是东昏侯时不必要的开支,除了用以操习礼乐法度、修缮军事装备者外,其余一概禁绝。”

  戊戌(初九),萧衍迎宣德太后进宫,让她临朝摄政,行使皇帝的权力。萧衍停止执政。

  己亥(初十),宣德太后任命宁朔将军萧昺监南兖州诸军事。萧昺是萧衍的堂弟。

  壬寅(十二日),宣德太后提升萧衍为都督中外诸军事,特许他可以佩剑穿鞋上殿,以及朝见赞拜可以不报姓名。

  【原文】


  己酉,以大司马长史王亮为中书监,兼尚书令。

  初,大司马与黄门侍郎范云、南清河太守沈约、司徒右长史任昉同在竟陵王西邸,〔〖胡三省注〗事见一百三十六卷齐武帝永明二年。〕意好敦密,〔〖胡三省注〗敦,厚也。〕至是,引云为大司马咨议参军、领录事,〔〖胡三省注〗衍录尚书,其录府事使云领之。〕约为骠骑司马,〔〖胡三省注〗为衍骠骑大将军府司马。〕昉为记室参军,与参谋议。前吴兴太守谢朏、国子祭酒何胤,先皆弃官家居,〔〖胡三省注〗齐明帝建武初,朏、胤皆弃官去。〕衍奏征为军谘祭酒,朏、胤皆不至。

  大司马内有受禅之志。沈约微扣其端,大司马不应;它日,又进曰:“今与古异,不可以淳风期物。〔〖胡三省注〗淳风,谓淳古之风也。〕士大夫攀龙附凤者,皆望有尺寸之功。今童儿牧竖皆知齐祚已终,明公当承其运;天文谶记又复炳然。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苟历数所在,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胡三省注〗《易》曰:谦尊而光。〕大司马曰:“吾方思之。”约曰:“公初建牙樊、沔,此时应思;今王业已成,何所复思!若不早定大业,脱有一人立异,即损威德。且人非金玉,时事难保,岂可以建安之封遗之子孙!若天子还都,公卿在位,则君臣分定,无复异心。君明于上,臣忠于下,岂复有人方更同公作贼!”大司马然之。约出,大司马召范云告之,云对略同约旨。”大司马曰:“智者乃尔暗同。卿明早将休文更来!”〔〖胡三省注〗将,携也,挟也,领也。休文,沈约字也。〕云出,语约,约曰:“卿必待我!”云许诺,而约先期入。大司马命草具其事,约乃出怀中诏书并诸选置,大司马初无所改。俄而云自外来,至殿门,不得入,徘徊寿光阁外,但云“咄咄!”〔〖胡三省注〗江南禁中有寿光省。毛晃曰:咄咄,咨嗟语也。〕约出,问曰:“何以见处?”约举手向左,〔〖胡三省注〗谓处之以尚书左僕射也。〕云笑曰:“不乖所望。”有顷,大司马召云人,叹约才智纵横,且曰:“我起兵于今三年矣,〔〖胡三省注〗东昏侯永元二年十一月,衍起兵,至是首尾三年。〕功臣诸将实有其劳,然成帝业者,卿二人也!”

  【译文】

  己酉(十九日),宣德太后任命大司马长史王亮为中书监、尚书令。

  当初,大司马萧衍与黄门侍郎范云、南清河太守沈约、司徒长史任昉一同在竟陵王的西官邸,彼此情意甚笃,关系非常密切。到目前,萧衍就推荐范云为大司马谘议参军、领录事,沈约为骠骑司马,任昉为记室参军,遇事都让他们参与策谋计议。前吴兴太守谢朏、国子祭酒何胤先前都弃官回家,萧衍上奏宣德太后,征召他们为军谘祭酒,但是谢朏和何胤都没有来就任。

  大司马萧衍心里有受禅登基的念头,沈约稍微加以挑明,但是萧衍没有吭声。有一天,沈约又向萧衍进言:“如今与古代不同了,不可以期望人人都能保持着淳古之风,士大夫们无不攀龙附凤,都希望能有尺寸之功劳。现在连小孩牧童都知道齐的国运已经终结了,明公您应当取而代之,而且天象预兆也非常显著了。天意不可违抗,人心不可失去。假如天道安排如此,您虽然想要谦逊礼让,而实际上也是办不到的。”大司马萧衍这才吐露了一句:“我正在考虑这件事。”沈约又说道:“明公您刚开始在樊、沔兴兵举事,在那时是应该思考的,可是如今王业已经成功,还考虑什么呢?如果不早点完成大业,若有一人提出异议,就会有损于您的威德。况且人非金石,事情难测,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难道就仅仅把建安郡公这么一个封爵留给子孙后代吗?如果天子回到京城,公卿们各得其位,那么君臣之间的名分已经定了,他们就不再会产生什么异心了,于是君明于上,臣忠于下,那里还会有人再同您一起作反贼呢?”大司马对沈约所说的这些话深表同意。沈约出去之后,大司马又叫范云进去,告诉了他自己的心思,征求他的看法,范云的回答与沈约所说的意思差不多,至此,大司马才对范云讲道:“智者所见,不谋而合。您明天早晨带着沈休文再来这里。”范云出来之后,把萧衍的话告诉了沈约,沈约说:“您一定要等我呀!”范云答应了。但是,第二天早晨,沈约提前去了,大司马命令他起草关于受命登基的诏书,于是沈约从怀中取出已经写好的诏书以及人事安排名单,大司马看过之后,一点也没有改动。不一会儿,范云从外面来了,到了殿口门,由于要等待沈约,不能一个人先进去,而等来等去不见沈约前来,只好在寿光阁外徘徊,嘴中不停地发出“咄咄”表示奇怪的声音。沈约出来了,范云这才明白了原来沈约赶在自己之前已经进去了,就问他:“对我怎么安排了?”沈约举起手来向左一指,意思是安排范云为尚书左仆射,范云就笑了,说:“这才和我所希望的差不多。”过了一会儿,大司马传范云进去,他当着范云的面赞叹了一番沈约如何才智纵横,并且说道:“我起兵至今已经三年了,各位功臣将领确实出了不少力气,但是成就帝业者,只是你们两人啊。”

  【原文】


  甲寅,诏进大司马位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封十郡为梁公,〔〖胡三省注〗时以豫州之梁郡、历阳、南徐州之义兴、扬州之淮南、宣城、吴兴、会稽、新安、东阳凡十郡为梁公国。〕备九锡之礼,置梁百司,去录尚书之号,骠骑大将军如故。二月,辛酉,梁公始受命。

  齐湘东王宝晊,安陆昭王缅之子也,颇好文学。东昏侯死,宝晊望物情归己,坐待法驾。既而王珍国等送首梁公,梁公以宝晊为太常,宝晊心不自安。壬戌,梁公称宝晊谋反,并其弟江陵公宝览、汝南公宝宏皆杀之。

  丙寅,诏梁国选诸要职,悉依天朝之制。于是以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梁公纳东昏余妃,颇妨政事,范云以为言,梁公未之从。云与侍中、领军将军王茂同入见,〔〖胡三省注〗自沈约至王茂,皆梁国官也。〕云曰:“昔沛公入关,妇女无所幸,此范增所以畏其志大也。〔〖胡三省注〗事见九卷汉高帝元年。〕今明公始定建康,海内想望风声,奈何袭乱亡之迹,以女德为累乎!”〔〖胡三省注〗《左传》:富辰曰:女德无极。杜预注云:妇女之志,近之则不知止足。〖按〗《春秋·左传》: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富辰谏曰:“不可。臣闻之曰:‘报者倦矣,施者未厌。’狄固贪惏,王又启之,女德无极,妇怨无终,狄必为患。”杜预注:“妇女之志,近之则不知止足,远之则忿怨无已。”〕王茂起拜曰:“范云言是也。公必以天下为念,无宜留此。”梁公默然。云即请以余氏赉王茂,梁公贤其意而许之。明日,赐云、茂钱各百万。

  丙戌,诏梁公增封十郡,进爵为王。〔〖胡三省注〗时以豫州之南谯,庐江,江州之寻阳,郢州之武昌、西阳,南徐州之南琅邪、南东海、晋陵,扬州之临海、永嘉十郡益梁国。〕癸巳,受命,赦国内及府州所统〔〖按〗它本中无“所统”二字〕殊死以下。〔〖胡三省注〗自进爵为王已上,凡诏皆以宣德太后称制行之。〕

  【译文】

  甲寅(二十四日),宣德太后诏令大司马萧衍位进相国、总百揆、扬州牧,并封他十郡为梁公,加九锡之礼,在梁公国设置各种官员,免去录尚书的称号,但骠骑大将军的称号照样不变。二月辛酉(初二),梁公萧衍方才接受诏命。

  南齐湘东王萧宝晊是安陆昭王萧缅的儿子,颇爱好文学。东昏侯死后,萧宝晊希望人心都向着自己,坐等即位。但是,到王珍国把东昏侯的首级送给梁公,梁公任命萧宝晊为太常,萧宝晊就心中不安了。壬戌(初三),梁公声称萧宝晊谋反,把萧宝晊以及其弟弟江陵公萧宝览、汝南公萧宝宏一起杀掉了。

  丙寅(初七),宣德太后诏令梁国选任各种要职官员,全部依照朝廷之制。于是,任命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为侍中。

  梁公萧衍纳取了东昏侯的余妃,对政事颇有妨害,范云加以劝说,但是梁公没有听从。范云又与侍中、领军将军王茂一同入见萧衍,范云对萧衍说:“过去沛公刘邦进关,不亲近女色,这正是范增敬畏其志向远大之处。如今明公您刚平定建康,海内之众对您的名声非常景仰,您如何可以沿袭那种乱身亡国的行迹,沉溺于女色呢?”王茂也下拜说道:“范云说的极对。您一定要以天下为念,不应该把这个女人留在身边。”梁公听了,默然无语。于是,范云就请求萧衍把余氏赏赐给王茂,梁公认为他们的意见正确,就同意把余氏赏给了他。次日,萧衍分别给范云、王茂赏赐了一百万钱。

  丙戌(二十七日),宣德太后诏令给梁公增封十郡,进爵位为王。三月癸巳(初五),萧衍接受了诏命,并且下令赦免建康城内以及各府州死刑以下犯人。

  【原文】


  辛丑,杀齐邵陵王宝攸、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按〗《南史·齐纪》作“宝攸”,《本传》作“宝脩”。三王皆明帝之子。〕

  梁王将杀齐诸王,防守犹未急。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胡三省注〗襦,短衣也。〕腰系千余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胡三省注〗屩,草履也。〕防守者至明追之,宝寅诈为钓者,随流上下十余里,追者不疑。待散,乃渡西岸投民华文荣家,〔〖胡三省注〗待散,待追者散也。〕文荣与其族人天龙、惠连弃家将宝寅遁匿山涧,赁驴乘之,昼伏宵行,抵寿阳之东城。魏戍主杜元伦驰告扬州刺史任城王澄,以车马侍卫迎之。宝寅时年十六,徒步憔悴,见者以为掠卖生口。澄待以客礼,宝寅请丧君斩衰之服,澄遣人晓示情礼,以丧兄齐衰之服给之。〔〖胡三省注〗齐,音咨。〕澄帅官僚赴吊,宝寅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胡三省注〗礼,居君父之丧极哀。帅,读曰率。〕寿阳多其义故,皆受慰喭;〔〖胡三省注〗抚而安之曰慰,引生曰唁,唁,与喭同。〕唯不见夏侯一族,〔〖胡三省注〗夏侯之族本谯郡谯人,居于寿阳。〕以夏侯详从梁王故也。澄深器重之。〔〖胡三省注〗为萧宝寅贵显于魏而不终张本。〕

  齐和帝东归,〔〖胡三省注〗将东归建康也。〕以萧憺为都督荆、湘等六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荆州军旅之后,公私空乏,憺厉精为治,广屯田,省力役,存问兵死之家,供其乏困。自以少年居重任,谓佐更曰:“政之不臧,士君子所宜共惜。吾今开怀,卿其无隐!”于是人人得尽意,民有讼者皆立前待符教,决于俄顷,曹无留事,荆人大悦。

  齐和帝至姑孰,丙辰,下诏禅位于梁。

  丁巳,庐陵王宝源卒。〔〖胡三省注〗非疾也。宝源者,齐明帝第五子。〕

  鲁阳蛮鲁北燕等起兵攻魏颍州。〔〖胡三省注〗魏置颍州于汝阴,又,颍州郡旧置颍州。〕

  【译文】

  辛丑(十三日),南齐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被杀。

  梁王萧衍将要杀害南齐诸王,但是监视看管措施还不甚严密。鄱阳王萧宝寅家中的阉人颜文智与左右心腹麻拱等人密谋,在夜间挖开墙壁,把萧宝寅送出去,又在长江岸边准备了一只小船。萧宝寅穿着黑布短衣,腰里系着一千多钱,偷偷地跑到江边。他空着草鞋,徒步而行,以致两只脚全都磨破了,天亮之后,看管的人发现萧宝寅不见了,就去追赶,萧宝寅装作是钓鱼人,与追赶者一起在江中并舟而行了十多里,追赶者都没有对他产生怀疑。等到追赶的人离开之后,萧宝寅就在西边靠岸,投奔到百姓华文荣家中,华文荣与其同族之人华天龙、华惠连丢弃家业,带着萧宝寅逃到山沟里。他们租了一匹毛驴,让萧宝寅骑着,昼伏而夜行,来到了寿阳的东城。驻守在这里的北魏戍主杜元伦急忙把情况报告了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元澄用车马侍卫迎接萧宝寅。当时,萧宝寅年纪十六岁,由于徒步而行,所以形容憔悴,见到的人还以为他是被掠卖来的人口。元澄以招待客人的礼节对待萧宝寅,萧宝寅向元澄要为皇帝守丧而穿的生麻布制的丧服,元澄派人对萧宝寅晓示了一番情理,最后只给了他为兄长守丧而穿的熟麻布制的丧服。元澄率领手下的官吏们亲赴萧宝寅住处去吊丧,萧宝寅的一举一动,表现得与居君父之丧完全一样。寿阳有许多受过南齐旧恩的故旧,都来萧宝寅处吊唁,唯独不见夏侯一姓的人来,这是由于夏侯详跟从了梁王萧衍的缘故。元澄非常器重萧宝寅。

  南齐和帝萧宝融将东归建康,他任命萧憺为都督荆、湘等六州诸军事及荆州刺史。荆州经过战争之后,公私两方在财用方面都非常空乏,萧憺励精图治,广开屯田,省免劳役,抚问有家人当兵阵亡了的人家,供应救济他们。他自以为年纪轻而居于重任,所以特别用心,对手下的官吏们说:“政事如果没有办好,大家都应该共同努力。我现在开诚布公于你们,希望你们也不要有所隐瞒。”于是,人人都感到心情舒畅,办事效率大增,民众如有诉讼者站在一旁等待处理,很快就可以做出决定,官署中没有积压的事情。因此,荆州人非常高兴。

  南齐和帝到达姑孰,于丙辰(二十八日),下诏令禅让皇位于梁。

  丁巳(二十九日),庐陵王萧宝源去世。

  鲁阳的蛮人鲁北燕等人起兵攻打北魏颍州。

  【原文】


  夏,四月,辛酉,宣德太后令曰:“西诏至,〔〖胡三省注〗齐和帝虽已至姑孰,其地犹在建康之西,故曰西诏。〕帝宪章前代,〔〖胡三省注〗宪章前代者,以前代为法度也。〕敬禅神器于梁,明可临轩,〔〖胡三省注〗明,谓明旦也。〕遣使恭授玺绂,未亡人归于别宫。”〔〖胡三省注〗古者君薨,其夫人在者自称未亡人。绂,音弗。〕

  壬戌,发策,遣兼太保,尚书令亮等奉皇帝玺绶诣梁宫。〔〖胡三省注〗亮,王亮也。〕

  丙寅,梁王即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胡三省注〗始改元天监。〕是日,追赠兄懿为丞相,封长沙王,谥曰宣武,葬礼依晋安平献王故事。〔〖胡三省注〗懿为东昏侯所杀,葬不成礼,今依晋葬安平王孚礼葬之。〕

  丁卯,奉和帝为巴陵王,宫于姑孰,优崇之礼,皆仿齐初。〔〖胡三省注〗放齐奉汝阴王之礼。〕奉宣德太后为齐文帝妃,王皇后为巴陵王妃。齐世王、侯封爵,悉从降省,〔〖胡三省注〗降者,王降公,公降侯。省者,除其封国。〕唯宋汝阴王不在除例。〔〖胡三省注〗备三恪也。〕

  追尊皇考为文皇帝,庙号太祖;皇妣为献皇后。〔〖胡三省注〗《考异》曰:《南史》云五月追尊。今从《梁书》。〕追谥妃郗氏为德皇后。〔〖胡三省注〗东昏侯永元元年,郗氏卒于襄阳。〕封文武功臣车骑将军夏侯详等十五人为公、侯。立皇弟中护军宏为临川王,南徐州刺史秀为安成王,雍州刺史伟为建安王,左卫将军恢为鄱阳王,荆州刺史憺为始兴王,以宏为扬州刺史。

  【译文】

  夏季,四月辛酉(二十七日),宣德太后发令:“西边的诏令已经到了,皇帝效法前代,把皇位恭敬地禅让给梁,明天早晨我要来到殿前,派使者向梁王恭授印玺,之后我将回到别宫去居住。”

  壬戌(二十八日),宣德太后发出策书,派遣兼太保、尚书令王亮等人奉送皇帝印玺到梁宫。

  丙寅(疑误),梁王萧衍于南郊即位登基,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监。在这天,萧衍追赠其兄萧懿为丞相,封为长沙王,谥号为宣武,并且依照晋代安葬安平献王的先例重新安葬了萧懿。

  丁卯(疑误),萧衍诏令,奉南齐和帝为巴陵王,并为他在姑孰建了王宫,对他的待遇和尊敬,都仿照南齐开国之初对待汝阴王的方法。奉宣德太后为齐文帝妃,王皇后为巴陵王妃。又对于南齐的王、侯们全部降低一级爵位,除去他们的封国,唯有宋汝阴王不在此例之内。

  梁武帝萧衍追尊自己的父亲为文皇帝,庙号太祖;追尊母亲为献皇后。又追谥妃子郗氏为德皇后。萧衍还封文武功臣车骑将军夏侯详等十五人为公、侯。萧衍又立弟弟中护军萧宏为临川王,南徐州刺史萧秀为安成王,雍州刺史萧伟为建安王,左卫将军萧恢为鄱阳王,荆州刺史萧憺为始兴王;任命萧宏为扬州刺史。

  【原文】


  丁卯,以中书监王亮为尚书令,相国左长史王莹为中书监,吏部尚书沈约为尚书仆射,长兼侍中范云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

  诏凡后宫、乐府、西解、暴室诸妇女一皆放遣。〔〖胡三省注〗解,读曰廨。一皆放遣,一切尽放遣之也。〕

  戊辰,巴陵王卒。时上欲以南海郡为巴陵国,徙王居之。沈约曰:“古今殊事,魏武所云‘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胡三省注〗沈约梦齐和帝剑断其舌,天之报应固不爽也。〕上颔之,乃遣所亲郑伯禽诣姑孰,以生金进王。王曰:“我死不须金,醇酒足矣。”乃饮沉醉;伯禽就褶杀之。〔〖胡三省注〗时年十五。〖按〗《急就篇》颜注曰:“褶,谓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广袖,一曰左衽之袍也。”就褶杀之,谓就其衣袍而勒杀之。〕

  王之镇荆州也,琅邪颜见远为录事参军。及即帝位,为治书侍御史兼中丞。既禅位,见远不食数日而卒。〔〖胡三省注〗史言齐臣以死殉和帝者仅一颜见远。〕上闻之,曰:“我自应天从人,〔〖胡三省注〗曰从人者,避皇考顺之讳也。〕何预天下士大夫事,而颜见远乃至于此!”〔〖胡三省注〗此言不可以训。〕

  庚午,诏:“有司依周、汉故事,议赎刑条格,〔〖胡三省注〗《舜典》曰:金作赎刑。注曰:误入而刑,出金以赎罪。周穆王训夏赎刑,亦以以五刑之辟,疑者罚赎。至汉文帝令民入粟以赎罪;武帝令死罪入赎,钱五十万减死一等。盖自虞及周疑误者赎,汉则凡犯罪者皆可得而入赎。〕凡在官身犯鞭杖之罪,悉入赎停罚,其台省令史、士卒欲赎者听之。”

  以谢沭县公宝义为巴陵王,奉齐祀。〔〖胡三省注〗上之受禅也,宝义以晋安王降封谢述县公。晋志谢述县属临贺郡。〕宝义幼有废疾,不能言,故独得全。

  【译文】

  丁卯(疑误),武帝任命中书监王亮为尚书令,相国左长史王莹为中书监,吏部尚书沈约为尚书仆射,长兼侍中范云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

  武帝诏令,凡是后宫、乐府、西解、暴室中的妇女全部放还回家。

  戊辰(疑误),巴陵王萧宝融去世。当时,武帝想以南海郡为巴陵国,迁巴陵王去居住,可是,沈约却对武帝说:“古今不同,当年魏武帝曾经说过:‘不可以慕虚名而受实祸。’”武帝听了点头同意,于是就派遣亲信郑伯禽到了姑孰,把生金子给了巴陵王,让他吞下去,巴陵王说道:“我死不须用金子,有醇酒就足够了。”于是,就给他饮酒,喝的烂醉,郑伯禽上前将其弄死。

  巴陵王萧宝融镇守荆州之时,琅邪人颜见远做他的录事参军,即位之后,又担任治书侍御史兼中丞。巴陵王让位之后,颜见远绝食数日而死。武帝闻知此事之后,说:“我受禅让而登基是顺应天心人愿,与天下士大夫们有什么关系呢?颜见远何至于如此呢?”

  庚午(疑误),武帝诏令:“官吏们依照周代、汉代的先例,议定赎刑条例,凡是身居官位而犯有该受鞭杖之刑的人,全部可以出赎金而停止惩罪,各台省的令史以及士卒犯罪而愿意赎刑者,亦听任其便。

  武帝封谢沭县公萧宝义为巴陵王,让他奉祀南齐祖先。萧宝义幼有残疾,是个哑巴,所以才得以保全。

  【原文】


  齐南康侯子恪及弟祁阳侯子范尝因事入见,〔〖胡三省注〗子恪、子范,齐豫章王嶷子也。祁阳县,吴立,宋属零陵郡。〕上从容谓曰:“天下公器,非可力取,苟无期运,虽项籍之力终亦败亡。宋孝武性猜忌,兄弟粗有令名者皆鸩之,〔〖胡三省注〗谓南平王铄也。〕朝臣以疑似枉死者相继。〔〖胡三省注〗谓颜竣、王僧达、周朗、沈怀文等。〕然或疑而不能去,或不疑而卒为患,如卿祖以材略见疑,而无如之何,〔〖胡三省注〗此正指不疑而卒为患者,谓明帝尽杀孝武帝子孙也。〕湘东以庸愚不疑,而子孙皆死其手。我于时已生,彼岂知我应有今日!固知有天命者非人所害。我初平建康,人皆劝我除去卿辈以壹物心,我于时依而行之,谁谓不可!正以江左以来,代谢之际,必相屠灭,感伤和气,所以国祚不长。又,齐、梁虽云革命,事异前世,我与卿兄弟虽复绝服,〔〖胡三省注〗五服之亲,至于袒免则无服矣。〕宗属未远,齐业之初亦共甘苦,〔〖胡三省注〗齐、宋禅代之际,帝父顺之参预佐命。〕情同一家,岂可遽如行路之人!卿兄弟果有天命,非我所杀;若无天命,何忽行此!适足示无度量耳。且建武涂炭卿门,〔〖胡三省注〗谓齐明帝建武中诛高、武子孙。〕我起义兵,非惟自雪门耻,亦为卿兄弟报仇。卿若能在建武、永元之世〔〖胡三省注〗永元,齐东昏侯年号。〕拔乱反正,〔〖胡三省注〗谓齐明帝父子为乱,高、武子孙为正。〕我岂得不释戈推奉邪!我自取天下于明帝家,非取之于卿家也。昔刘子舆自称成帝子,光武言:‘假使成帝更生,天下亦不复可得,况子舆乎!’〔〖胡三省注〗事见三十九卷汉更始元年。〕曹志,魏武帝之孙,为晋忠臣。〔〖胡三省注〗事见八十一卷晋武帝太康四年。〕况卿今日犹是宗室,我方坦然相期,卿无复情自外之意!〔〖胡三省注〗“无”,当作“毋”。〕小待,自当知我寸心。”子恪兄弟凡十六人,皆仕梁,子恪、子范、子质、子显、子云、子晖并以才能知名,历官清显,各以寿终。〔〖胡三省注〗史言帝所诛夷者齐明帝之后,高帝之后固无恙也。〕

  诏征谢朏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何胤为右光禄大夫,何点为侍中。胤、点终不就。

  【译文】

  南齐南康侯萧子恪以及其弟祁阳侯萧子范曾经因事入见武帝,武帝从容地对他们说:“天下的名位、爵禄,不可以力取,假如没有运气,即使有项羽之力,终究还是要失败。宋孝武帝性情猜忌,兄弟中稍有些好名声的,都被他用毒药害死,朝廷中的臣子们因被猜疑而冤枉死去的一个接着一个。然而,有的虽然怀疑却不能把他除去,有的虽然不疑却终于成为后患,比如你们的祖父高帝因才略而被猜疑,但是却拿他一点也没有办法。湘东王刘彧以平庸愚笨而未遭猜疑,但是孝武帝的子孙却最后都死在他手中。我在那时已经出生,刘彧他岂知我会有今天呢?因此而可知,有天命的人,是别人害不了的。我刚平定建康之时,人们都劝我除掉你们以便统一人心,我当时如果依照这一建议而行事,谁会说不可以呢?我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正是由于考虑到晋朝南渡以来,每到改朝换代的时候,总是要进行残杀屠灭,以致有伤和气,所以国运都不能长久。另外,由齐而梁,虽然说是改换天命,但是事情与前代不同,我与你们兄弟虽然出了五服,但是宗属关系并不太远,而且齐国创业之初,也曾经同甘共苦过,情同于一家,所以岂可以一下子就变成好象是行路之人,互相不相认了呢?你们兄弟果然有天命的话,就不是我所能杀得了的;如果没有天命,我又何必忽然要那样做呢?那样做只能向世人显示我无度量罢了。况且,明帝在建武年间诛杀高帝、武帝的子孙,使你们家门遭殃,所以我起义兵,不但是自雪家耻,也是为你们兄弟报仇。你们如果能在建武、永元年间拨乱反正的话,我那里能不放下干戈而推奉拥戴呢?我是自明帝家取来的天下,并非是从你们家取来的。过去,刘子舆自称为是汉成帝的儿子,汉光武帝说:‘就是使汉成帝再生,天下也不可能会重新得到手,何况刘子舆呢?’曹志是魏武帝的孙子,成为晋朝的忠臣。更何况你们现在仍然是皇家宗室呢?我坦诚地讲了以上这些,希望你们不要再有见外之意。很快,你们就会知道我的寸心了。”萧子恪兄弟一共十六人,都在梁朝做官,萧子恪、萧子范、萧子质、萧子显、萧子云、萧子晖一并以才能而知名,历任清高而显要的官职,各人都能得天年而善终。

  武帝诏征谢朏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何胤为右光禄大夫,何点为侍中,但是何胤与何点到底也没有就任。

  【原文】


  癸酉,诏:“公车府谤木、肺石傍各置一函,〔〖胡三省注〗《周礼·大司寇》以肺石达穷民,注云:肺石,赤石也。〕若肉食莫言,欲有横议,投谤木函;〔〖胡三省注〗杜预曰:肉食,在位者。布衣处士而议朝政,谓之横议。〕若有功劳才器冤沈莫达,投肺石函。”〔〖胡三省注〗沈,持林翻。〕

  上身服浣濯之衣,常膳唯以菜蔬。每简长吏,务选廉平,皆召见于前,勖以政道。〔〖胡三省注〗勖,勉也。〕擢尚书殿中郎到溉为建安内史,左户侍郎刘鬷为晋安太守,〔〖胡三省注〗杜佑曰:宋、齐度支尚书统度支、左户、右户、金部、库部六曹。沈约曰:建安本闽越,秦立为闽中郡,汉武帝灭闽越,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后有遁逃山谷间者颇出,立为冶县,属会稽。司马彪云:章安是故冶。然则临海亦冶地也。后分冶地为会稽东、南二部都尉;东部,临海是也;南部,建安是也。吴孙休永安三年,分南部立为建安郡,晋武帝太康三年分建安立晋安郡。详考沈《志》,建安郡则今南剑、邵武、建宁之地,晋安郡则今福州之地,沈《志》,洪氏《隶释》辩之甚详,注已见前。〕二人皆以廉洁著称。溉,彦之曾孙也。〔〖胡三省注〗到彦之,宋文帝将。〕又著令;“小县令有能,迁大县,大县有能,迁二千石。”以山阴令丘仲孚为长沙内史,武康令东海何远为宣城太守。由是廉能莫不知劝。

  鲁阳蛮围魏湖阳,〔〖胡三省注〗湖阳县,汉属南阳郡,晋省,元魏后于此置西淮南郡及南襄州,隋为湖阳县,唐并湖阳,入枣阳县。〕抚军将军李崇将兵击破之,斩鲁北燕;徙万余户于幽、并诸州及六镇,寻叛南走,所在追讨,比及河,杀之皆尽。

  闰月,丁巳,魏顿丘匡公穆亮卒。〔〖胡三省注〗谥法:贞心大度曰匡。〕

  齐东昏侯嬖臣孙文明等,虽经赦令,犹不自安。五月,乙亥夜,帅其徒数百人,因运荻炬,束仗入南、北掖门作乱。〔〖胡三省注〗荻炬者,束荻为火炬用也。因运此,遂束兵仗于荻中以入。帅,读曰率。〕烧神虎门、总章观,入卫尉府,杀卫尉洮阳愍侯张弘策。〔〖胡三省注〗洮阳县属零陵郡。洮,音兆。〕前军司马吕僧珍直殿内,以宿卫兵拒之,不能却。上戎服御前殿,曰:“贼夜来,是其众少,晓则走矣。”命击五鼓。领军将军王茂、骁骑将军张惠绍闻难,引兵赴救,盗乃散走;讨捕,悉诛之。〔〖胡三省注〗击五鼓,晋檀祗破司马国璠之故智也。〕

  【译文】

  癸酉(疑误),武帝诏令:“在公车府谤木和肺石旁边各放置一个盒子,如果布衣处士欲对朝政提出议论,而在官位的人又没有谈到,就把其意见投入谤木旁边的盒子里;如果有谁因功劳或才识被冤沉而没有上报,如欲申诉,把申拆书投入肺石旁边的盒子中。”

  武帝身穿浣濯的衣服,平时的用膳只是菜蔬之类。每次任命高级官员,他都挑选那些廉正公平者,把他们都召到面前,以治政之道勉励他们。他提拔尚书殿中郎到溉为建安内史,左户侍郎刘鬷为晋安太守,这两人都以廉洁而著称。到溉是到彦之的曾孙子。武帝又诏令:“小县的县令如果有能力,就升到大县任县令,大县的县令有能力,升任郡守。”并任命山阴县令丘仲孚为长沙内史,武康县令东海人何远为宣城太守,因此官吏们无不致力于廉政勤勉。

  鲁阳蛮围攻北魏湖阳,抚军将军李崇率兵击败了他们,斩了鲁北鷰;北魏迁移一万余户当地的蛮人到幽、并等州以及六镇,但不久这些人就纷纷叛逃南归,他们所到之处都派兵追捕,追到黄河边时,把他们全部杀害了。

  闰月,丁巳(三十日),北魏顿丘匡公穆亮去世。

  南齐东昏侯的宠臣孙文明等人,虽然被赦免,但是仍然感到不安,于五月乙亥(十八日)夜间,带领同伙几百人,借运交芦苇火把之机,把兵器藏在柴中,乘机进入南、北掖门,暴动作乱,放火烧了神虎门、总章观,闯入卫尉府,杀了卫尉、洮阳愍侯张弘策。前军司马吕僧珍在殿内当值,以宿卫兵抵抗他们,但是抵挡不了。这时,武帝身穿戎服来到前殿,说道:“反贼们乘夜间而来,是因为他们的人数少,天亮了就会逃跑的。”他命令击响五鼓,即东方青鼓、南方赤鼓、西方白鼓、北方黑鼓、中方黄鼓,鼓声一响,领军将军王茂、骁骑将军张惠绍知道天子有难,即刻带兵前来解救,贼盗们纷纷逃散,经过搜捕,全部杀掉了他们。

  【原文】


  江州刺史陈伯之,目不识书,得文牒辞讼,惟作大诺而已。有事,典签传口语,与夺决于主者。〔〖胡三省注〗伯之手不能书,典签传其口之所言。〕豫章人邓缮、永兴人戴永忠〔〖胡三省注〗汉会稽诸暨县,吴更名永兴。〕有旧恩于伯之,伯之以缮为别驾,永忠为记室参军。河南褚緭居建康,〔〖胡三省注〗《考异》曰:《魏书·萧宝寅传》作“褚胃”,今从《梁书》。〕素薄行,仕宦不得志,频造尚书范云,云不礼之。〔〖胡三省注〗范云时为吏部尚书。〕緭怒,私谓所亲曰:“建武以后,草泽下族悉化成贵人,吾何罪而见弃!今天下草创,饥馑不已,丧乱未可知。陈全之拥强兵在江州,非主上旧臣,有自疑之意;且荧惑守南斗,讵非为我出邪!〔〖胡三省注〗晋《天文志》:将有天子之事,占于南斗。南斗六星,天庙也,主兵。〕今者一行事若无成,入魏不失作河南郡守。”遂投伯之,大见亲狎。伯之又以乡人朱龙符为长流参军,〔〖胡三省注〗陈伯之,济阴人。职官分纪:长流参军主禁防。晋从公府有长流参军;小府无长流参军,置禁防参军。《颜氏家训》:或问:何故名治狱参军为长流?答曰:《帝王世纪》云,帝少昊崩,其神降于长流之山。此事本出《山海经》,于祀主秋。按《周礼》秋官司寇主刑罚。长流之职,汉、魏捕贼掾耳;晋、宋以来,始为参军,上属司寇,故取秋帝所居为嘉名焉。〕并乘伯之愚暗,恣为奸利。

  上闻之,使陈虎牙私戒伯之,又遣人代邓缮为别驾。伯之并不受命,表云:“龙符骁勇,邓缮有绩效;台所遣别驾,请以为治中。”缮于是日夜说伯之云:“台家府藏空竭,复无器仗,三仓无米,东境饥流,〔〖胡三省注〗三仓,太仓、石头仓及常平仓。又按《五代史志》,梁司农卿主农功仓廪,统太仓等令,又管左、右、中部三仓丞。东境,三吴、会稽之地。〕此万世一时也,机不可失!”緭、永忠等共赞成之。伯之谓缮:“今启卿,若复不得,即与卿共反。”上敕伯之以部内一郡处缮,于是伯之集府州僚佐谓曰:“奉齐建安王教,帅江北义勇十万,已次六合,〔〖胡三省注〗齐建安王,萧宝寅也,时奔魏。据宋史(书),六合山在乌江县界。《五代志》:江都郡六合县,宋、齐之秦郡尉氏县也。帅,读曰率;下同。〕见使以江州见力运粮速下。我荷明帝厚恩,誓死以报。”即命纂严,使緭诈为萧宝寅书以示僚佐,于听事前为坛,歃血共盟。〔〖胡三省注〗聽,读曰廳。〖按〗聽,廳之略。廳,今简化作“厅”, “聽”于此不可简化作“听”。〕

  緭说伯之曰:“今举大事,宜引众望。长史程元冲,不与人同心;临川内史王观,僧虔之孙,人身不恶,可召为长史以代元冲。”伯之从之,仍以緭为寻阳太守,永忠为辅义将军,龙符为豫州刺史。观不应命。豫章太守郑伯伦起郡兵拒守。程元冲既失职于家,合帅数百人,〔〖胡三省注〗合众而帅之以攻伯之。〕乘伯之无备,突入至聽事前;〔〖胡三省注〗聽,读与廳同。〖按〗聽,廳之略。廳,今简化作“厅”,“聽”于此不可简化作“听”。〕伯之自出格斗,元冲不胜,逃入庐山。〔〖胡三省注〗庐山在江州南。〕伯之密遣信报虎牙兄弟,皆逃奔盱眙。〔〖胡三省注〗盱眙,音吁怡。〕

  【译文】

  江州刺史陈伯之目不识丁,收到文件和诉讼材料,只会核批画行,有何事情,都是通过典签口头来传达,所以予夺大权实际上完全掌握在典签手中。豫章人邓缮、永兴人戴永忠过去的恩于陈伯之,陈伯之就委任邓缮为别驾,戴永忠为记室参军。河南人褚緭住在建康,向来品行不端正,所以仕途很不得志,他就频繁地去拜访尚书范云,但是范云不礼遇他。因此,褚緭很生气,私下里对自己的亲信说:“自从建武年间以来,身处草泽的低贱家族都变成了贵人,而我却因何罪被弃之不用呢?如今天下草创,饥荒不停,所以再次发生大乱也未可知。陈伯之拥有强大的兵权,坐镇江州,而他又不是皇上的旧臣,所以有自疑的心理,况且火星又出现在南斗位置上,预示将有更换天子之事,岂知不是为我而出现的吗?如今,我们就去奔投陈伯之,以便行事,假若事情不能成功,就去投靠北魏,也不失能做河南郡守。”于是,褚緭就去投靠了陈伯之,得到陈伯之异常的亲近。陈伯之又委任同乡人朱龙符为长流参军,于是褚緭和朱龙符两人一起乘着陈伯之愚昧不明,肆意而为,恶行不断。

  武帝知道了情况,让陈虎牙私下里告诫陈伯之,又派人取代邓缮而为别驾,陈伯之既不听告诫,也不执行撤换掉邓缮的命令,上表武帝:“朱龙符骁勇不凡,邓缮成绩突出,朝廷所派遣来的别驾,特请任为治中。”于是,邓缮日夜游说陈伯之,对他说:“朝廷中库藏空竭,也没有兵器,三个仓中没有米了,东边一带又饥荒流行,这是万世难遇的一时良机呀,时机不可丧失!”褚緭和戴永忠也一同赞成邓缮的意见。陈伯之对邓缮说:“现在我就为你的事再次启奏朝廷,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与你一起谋反。”武帝敕令陈伯之把邓缮安置在州内的一个郡中。于是陈伯之就召集府州僚佐,对他们说:“今奉齐建安王的命令,其率领长江之北的十万义勇,已经到了六合,让我们见到使者之后,动用江州现有力量,速运送粮食东下。我承受过明帝的厚恩,誓死相报。”于是就命令戒严,让褚緭伪造萧宝寅的书信,以便出示给僚佐们看,并且在厅堂前设坛,歃血为盟。

  褚緭游说陈伯之:“如今举大事,宜争取民心。长史程元冲很不得人心,而临川内史王观是王僧虔的孙子,他人品不坏,可以召他为长史以便代替程元冲。”陈伯之听从了褚緭的建议,并且委任褚緭为寻阳太守,戴永忠为辅义将军,朱龙符为豫州刺史。王观没有应命前来。豫章太守郑伯伦发动郡兵抗拒陈伯之。程元冲既然坐在家中丢掉了官职,就纠合、率领数百人,乘陈伯之没有防备之际,突然攻到厅堂之前,陈伯之亲自出来格斗,程元冲力不能胜,逃入庐山。陈伯之秘密地派人送信给陈虎牙兄弟,兄弟们一起逃奔到盱眙。

  【原文】


  戊子,诏以领军将军王茂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帅众讨之。

  魏扬州小岘戍主党法宗〔〖胡三省注〗党,姓也。〕袭大岘戍,破之,虏龙骧将军邾菩萨。

  陈伯之闻王茂来,谓褚緭等曰:“王观既不就命,郑伯伦又不肯从,便应空手受困。今先平豫章,开通南路,多发丁力,益运资粮,然后席卷北向,以扑饥疲之众,不忧不济。”〔〖胡三省注〗卷,读曰捲。北向,谓北下攻建康也。〕六月,留乡人唐盖人守城,〔〖胡三省注〗守寻阳城。〕引兵趣豫章,攻伯伦,不能下。王茂军至,伯之表里受敌,遂败走,间道渡江,与虎牙等及褚緭俱奔魏。

  上遣左右陈建孙送刘季连子弟三人入蜀,使谕旨慰劳。季连受命,饬还装,益州刺史邓元起始得之官。

  【译文】

  戊子(疑误),武帝诏令委任领军将军王茂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率兵讨伐陈伯之。

  北魏扬州小岘戍戍主党法宗袭击梁朝大岘戍,克敌获胜,俘虏了梁朝龙骧将军邾菩萨。

  陈伯之闻知王茂前来讨伐,对褚緭等人说:“王观不来就命,郑伯伦又不肯顺从,我们将会空手受困。现在,我们先占取豫章,开通南边的道路,多加发动丁役,增运粮食物资,然后以卷席之势北上,直扑饥饿疲劳之众,不愁不得成功。”六月,陈伯之留下同乡人唐盖人防守寻阳城,自己领兵向豫章进发,攻打郑伯伦,但是不能攻下。王茂的军队到了,陈伯之里外受敌,力不能支,于是败逃而去,抄小道渡过了长江,与陈虎牙等人以及褚緭一起奔投北魏。

  武帝派遣身边人陈建孙送刘季连子弟三人入蜀,使他们宣谕圣旨,加以慰劳。刘季连接受了使命,收拾准备回去时的行装,因此,益州刺史邓元起始得去赴任。

  【原文】


  初,季连为南郡太守,〔〖胡三省注〗邓元起,南郡当阳人。〕不礼于元起。都录朱道琛有罪,〔〖胡三省注〗都录,盖郡之首吏,总录诸吏者也。〕季连欲杀之,逃匿得免。至是,道琛为元起典签,说元起曰:“益州乱离已久,公私虚耗。刘益州临归,岂办远遣迎侯!道琛请先使检校,缘路奉迎,不然,万里资粮,未易可得。”元起许之。道琛既至,言语不恭,又历造府州人士,见器物,辄夺之,有不获者,语曰:“会当属人,何须苦惜!”于是军府大惧,谓元起至必诛季连,祸及党与,竞言之于季连。季连亦以为然,且惧昔之不礼于元起,乃召兵算之,有精甲十万,叹曰:“据天险之地,握此强兵,进可以匡社稷,退不失作刘备,舍此安之?”遂召佐史,矫称齐宣德太后令,聚兵复反,收朱道琛,杀之。〔〖胡三省注〗史言刘季连阻兵,衅起于朱道琛。〕召巴西太守朱士略及涪令李膺,并不受命。〔〖胡三省注〗涪,音浮。〕是月,元起至巴西,士略开门纳之。

  先是,蜀民多逃亡,闻元起至,争出投附,皆称起义兵应朝廷,军士新故三万余人。〔〖胡三省注〗新,谓蜀民新附者;故,谓元起从行者。〕元起在道久,粮食乏绝,或说之曰:“蜀土政慢,民多诈疾,若检巴西一郡籍注,因而罚之,所获必厚。”〔〖胡三省注〗谓民多诈疾,注之于籍,以避征役。〕元起然之。李膺谏曰:“使君前有严敌,后无继援,山民始附,于我观德。〔〖胡三省注〗言山民观望,我德则附,否则携贰。〕若纠以刻薄,民必不堪;众心一离,虽悔无及。何必起疾可以济师!〔〖胡三省注〗起疾,谓纠之以刻薄,民所不堪,则是兴长病端。一曰:起疾,谓起诈疾者。杜预曰:济,益也。〕膺请出图之,不患资粮不足也。”元起曰:“善。一以委卿!”膺退,帅富民上军资米,得三万斛。

  【译文】

  当初,刘季连任南郡太守,对邓元起不礼貌。都录朱道琛有罪,刘季连要杀他,他逃匿而免于一死。到现在,朱道琛担任邓元起的典签,他劝说邓元起:“益州动乱已久,官方和私人的资财都耗损一空。现在,刘益州季连就要回去了,当地岂能置办得起送远迎侯之事呢?所以,我请求先遣核查,沿路奉迎,不然的话,万里长途所用的粮资,确实不可轻易而得到的。”邓元起准许了朱道琛的请求。朱道琛到达之后,言语非常不恭,又遍访府州人士,见到器物,就夺取过来,有谁如果不给,他就对人家说:“反正你这东西迟早是别人的,何必苦苦珍惜呢?”于是,军府之中都很恐惧,说邓元起必定要杀刘季连,并且会祸及党翼,都竞相去告诉刘季连。刘季连也信以为然,并且害怕过去对邓元起失礼之事,于是召集兵士,总计一下,共有精兵十万,因此叹息道:“我据守天险之地,手中握有这十万强兵,进可以匡扶社稷江山,退不失为作刘备,舍此而何往呢?”于是,刘季连叫来佐史,假称南齐宣德太后之令,聚兵造反,抓获了朱道琛,杀掉了他。刘季连又召巴西太守朱士略以及涪令李膺前来,两人没有受命。这月,邓元起到达巴西,朱士略打开城门,迎其入内。

  早先之时,蜀民大多逃亡,听说邓元起到了,纷纷出来投附他,都言称要起义兵以便响应朝廷,因此邓元起新得的和原有的兵士加起来共有三万多人。邓元起在路途时间久了,粮食断绝,有人劝说他:“蜀地的政令不严,老百姓大多装病,以逃避征役,如果核查一下巴西一郡的户口,因此而加以处罚,所获一定非常丰厚。”邓元起同意了。但是,李膺却不以为然,他告戎邓元起:“使君您前面有强大的敌人,而后面没有增援力量,山民们刚刚投附,还要对我们加以观望,看我们对他们到底如何,如果对待他们过于刻薄,民众一定不堪忍受,而众心一旦离散,我们虽然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何须一定要使他们无法忍受,为今后的治理种下病端,而来补益目前军队的缺粮呢?李膺我请求出面去解决这一问题,不愁粮食资用不足。”邓元起听了李膺的一席之言,说道:“很好。一切都委托于您了。”李膺回去之后,带领富足之民给邓元起的军队送去大米,总共收得了三万斛。

  【原文】


  秋,八月,丁未,命尚书删定郎济阳蔡法度损益王植之集注旧律,〔〖胡三省注〗王植之集定张、杜律见一百三十七卷齐武帝永明九年。〕为《梁律》,仍命与尚书令王亮、侍中王莹、尚书仆射沈约、吏部尚书范云等九人同议定。

  上素善钟律,欲釐正雅乐,乃自制四器,名之为“通”。 〔〖胡三省注〗《五代史志》:通,受声广九寸,宣声长九尺,临岳高一寸二分。每通皆施三絃。一曰玄英通,二曰青阳通,三曰朱明通,四曰白藏通。〕每通施三弦,黄钟弦用二百七十丝,长九尺,应钟弦用一百四十二丝,长四尺七寸四分差强,中间十律,以是为差。〔〖胡三省注〗黄钟律长九寸,引而伸之为九尺。应钟律长四寸二十七分寸之二十,引而伸之为四尺七寸四分差强。中间十律以是为差者,即上生、下生,三分益一、三分去一之数也。〕因以通声转推月气,悉无差违,而还得相中。又制十二笛,黄钟笛长三尺八寸,应钟笛长二尺三寸,中间十律以是为差,以写通声,饮古钟玉律,并皆不差。〔〖胡三省注〗乐有饮声,饮者随其声而酌其清浊高下也。郑译因琵琶七调,以其所捻琵琶絃柱相饮为七均,合城十二,以应十二律是也。〕于是被以八音,〔〖胡三省注〗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施以七声,〔〖胡三省注〗七声,宫、商、角、徵、羽及变宫、变徵。〕莫不和韵。先是,宫悬止有四镈钟,杂以编钟、编磬、衡钟凡十六虡。〔〖胡三省注〗古者天子宫悬。《周礼》注云:宫悬。四面。四面象宫室有牆,故谓之宫悬。凡钟十六枚同在于虡,谓之编钟。特悬者谓之镈钟。《尔雅》曰:大钟谓之镈。编磬亦十六枚而同虡。〕上始命设十二轳钟,各有编钟、编磬,凡三十六虡,而去衡钟,四隅植建鼓。〔〖胡三省注〗建鼓,大鼓也,少昊氏作之为建鼓之节。〕

  魏高祖之丧,前太傅平阳公丕自晋阳来赴,〔〖胡三省注〗此太和二十三年事。〕遂留洛阳。丕年八十余,历事六世,〔〖胡三省注〗丕,拓跋医槐之曾孙,从世祖临江,历景、穆、文成、献文、孝文及今主凡六世。〕位极公辅,而还为庶人。〔〖胡三省注〗丕得罪见一百四十一卷齐明帝建武四年。〕魏主以其宗室耆旧,矜而礼之。乙卯,以丕为三老。

  魏扬州刺史任城王澄表请攻钟离,魏主使羽林监敦煌范绍诣寿阳,共量进止。澄曰:“当用兵十万,往来百日,乞朝廷速办粮仗。”绍曰:“今秋已向末,方欲调发,〔〖胡三省注〗任,音壬。量,音良。〕兵仗可集,粮何由致!有兵无粮,何以克敌!”澄沉思良久,曰:“实如卿言”。乃止。

  【译文】

  秋季,八月丁未(二十二日),武帝命令尚书删定郎、济阳人蔡法度审定王植之集注的旧律,定为《梁律》,又命令其与尚书令王亮、侍中王莹、尚书仆射沈约、吏部尚书范云等九人一同议定。

  武帝素来精通钟律,想要整理、订正雅乐,于是自己制四件乐,起名为“通”。每通施用三弦,黄钟弦用二百七十丝,长九尺;应钟弦用一面四十二丝,长四尺七寸四分多,中间的十律,以此而递减。于是,用通声转过来推算月气,一点差错也没有,而反过来再一推算,也能相合。武帝又制了十二笛,黄钟笛长三尺八寸,应钟笛长二尺三寸,中间的十律以此而递减,以十二笛之声对校于通声,并且酌对于古钟玉律,都互相符合一致,没有差误。于是,以此被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施以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声,无不合韵。早先之时,四面只有四镈钟,杂以编钟、编磬、衡钟等共十六虡。武帝开始命令设置十二镈钟,各有编钟、编磬,总共三十六镈,而去抻衡钟,在四个角上安放建鼓。

  北魏孝文帝的丧礼,前太傅、平阳公元丕从晋阳来参加,于是留居洛阳。元丕年届八十多岁,历事六世,位极三公和辅相,而回家之后成为平民。北魏宣武帝因元丕是宗室中的遗老,尊敬而礼待他。乙卯(三十日),宣武帝以元丕为三老。

  北魏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上表宣武帝,请求攻打钟离,宣武帝派遣羽林监、敦煌人范绍到达寿阳,与元澄共同商量如何具体行动。元澄说:“应当用兵十万,来去一百天,请求朝廷迅速备办军粮和兵器。”范绍说:“今年的秋天已经快过去了,你方才要征发兵粮,兵器可以收集得到,但是粮食上哪里去找呢?有兵而无粮,如何克敌取胜呢?”元澄沉思了很久,说道:“确实如您讲的这样,是不好办。”于是,就停止了这一行动。

  【原文】


  九月,丁巳,魏主如邺。冬,十月,庚子,还至怀。与宗室近侍射远,帝射三百五十余步,群臣刻铭以美之。甲辰,还洛阳。

  十一月,己未,立小庙以祭太祖之母,〔〖胡三省注〗太祖之母,帝祖母也。〕每祭太庙毕,以一太牢祭之。

  甲子,立皇子统为太子。

  魏洛阳宫室始成。〔〖胡三省注〗齐武帝永明十一年魏始营洛阳,至是宫室乃成。〕

  十二月,将军张嚣之侵魏淮南,取木陵戍;魏任城王澄遣辅国将军成兴击之,甲辰,嚣之败走,魏复取木陵。〔〖胡三省注〗《水经注》,木陵山在黄水西南,有木陵关。黄水东迳晋西阳城南,又东迳南光城南,又东迳弋阳郡东,又东北入于淮,谓之黄口。唐志,木陵关在光州光山县南、黄州麻城县东北。〕

  刘季连遣其将李奉伯等拒邓元起,元起与战,互有胜负。久之,奉伯等败,还成都,元起进屯西平。〔〖胡三省注〗晋安帝以秦、雍流民立怀宁郡,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寄治成都,其属县有西平,盖亦寄治成都城外,遂为实土。〕季连驱略居民,闭城固守。元起进屯蒋桥,去成都二十里,留辎重于郫。奉伯等间道袭郫,陷之,〔〖胡三省注〗郫,音疲。〕军备尽没。元起舍郫,径围州城;城局参军江希之谋以城降,不克而死。〔〖胡三省注〗宋有十八曹参军,城局其一也。〕

  魏陈留公主寡居,仆射高肇、秦州刺史张彝皆欲尚之,公主许彝而不许肇。肇怒,谮彝于魏主,彝坐沈废累年。

  是岁,江东大旱,米斗五千,民多饿死。

  【译文】

  九月丁巳(初二),北魏宣武帝到达邺城。冬季,十月庚子(十六日),返回到怀地,同宗室近侍比赛射箭,看谁射得远,宣武帝射了三百五十多步远,群臣们刻铭树碑来赞美这件事。甲辰(二十日),宣武帝回到洛阳。

  十一月己未(初五),梁武帝立小庙以祭祀太祖的母亲,即他的祖母,每当在太庙祭祀完毕,均以牛、羊、猪三牲祭此小庙。

  甲子(初十),梁朝立皇子萧统为太子。

  北魏洛阳的宫室方始建成。

  十二月,梁朝将军张嚣之入侵北魏淮南,占领了木陵戍;北魏任城王元澄派遣辅国将军成兴去攻击,甲辰日,张嚣之败逃,北魏收复了木陵。

  刘季连派遣其将领李奉伯等人抵御邓元起,邓元起与他们交战,双方互有胜负。许久之后,李奉伯等人战败,回到成都,邓元起进驻了西平。刘季连驱赶掠夺居民,闭城固守。邓元起进驻蒋桥,离成都二十里远近,把辎重物资留在琕城。李奉伯等人抄小道袭击琕城,攻打下了琕城,邓元起的军备全部丧失。邓元起放弃琕城,径直去围攻州城,城局参军江希之打算献城投降,但是没有实现而死去。

  北魏陈留公主守寡,仆射高肇和秦州刺史张彝都想娶她,公主答应了张彝而没答应高肇,高肇恼羞成怒,就在宣武帝面前陷害张彝,因此而获罪,被废官数年。

  这一年,江东大旱成灾,一斗米卖到五千钱,百姓饿死很多。

  【原文】

  〔南朝〕
梁高祖武皇帝 天监二年(癸未 公元503年)

  春,正月,乙卯,以尚书仆射沈约为左仆射,吏部尚书范云为右仆射,尚书令王亮为左光禄大夫。丙辰,亮坐正旦诈疾不登殿,削爵,废为庶人。

  乙亥,魏主耕籍田。

  魏梁州氐杨会叛,行梁州事杨椿等讨之。〔〖胡三省注〗齐东昏永元二年书魏梁州刺史杨椿招降氐王杨集始,今乃为行梁州事,当考。〕

  成都城中食尽,升米三千,人相食。刘季连食粥累月,计无所出。上遣主书赵景悦宣诏受季连降,季连肉袒请罪。邓元起迁季连于城外,俄而造焉,待之以礼。季连谢曰:“早知如此,岂有前日之事!”〔〖胡三省注〗盖言前日所以阻兵拒命,实为朱道琛搆间也。〕郫城亦降。元起诛李奉伯等,送季连诣建康。初,元起在道,惧事不集,无以为赏,士之至者皆许以辟命,于是受别驾、治中檄者将二千人。

  季连至建康,入东掖门,数步一稽颡,以至上前。〔〖胡三省注〗稽,音启。〕上笑曰:“卿欲慕刘备,而曾不及公孙述,〔〖胡三省注〗谓公孙述不肯降汉也。〕岂无卧龙之臣邪!”〔〖胡三省注〗卧龙,谓诸葛孔明。〕赦为庶人。

  【译文】

  〔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癸未 公元503年)

  春季,正月,乙卯(初二),梁武帝任命尚书仆射沈约为左仆射,吏部尚书范云为右仆射,尚书令王亮为左光禄大夫。丙辰(初三),王亮因在正月初一假称有病不登殿朝贺而获罪,被削去爵位,黜为平民。

  乙亥(二十二日),北魏宣武帝到籍田举行亲耕仪式。

  北魏梁州氐人杨会反叛,行梁州事杨椿等人讨伐他。

  成都城中的粮食吃光了,一升米价格暴涨到三千钱,人们开始互相残食。刘季连连着几个月喝粥,没有一点办法。武帝派遣主书赵景悦宣谕诏令,可以接受刘季连投降。刘季连只好投降,他光着上身来请罪。邓元起把刘季连移到城外,很快又去看他,对他以礼相待。刘季连对邓元起谢罪说:“早知道这样的话,岂有前头的事情呢?”琕城也投降了。邓元起杀了李奉伯等人,送刘季连去建康。起初,邓元起在途中,担心事情不能成功,没有什么可以奖赏,因此凡是来投附的士人都许诺成功之后给封官,于是接受被征召为别驾、治中的简书的人将近有两千人。

  刘季连到了建康,进入东掖门,他每走几步就跪在地上磕头一次,一直到了武帝面前,梁武帝笑着对他说:“你想追慕刘备,但是连公孙述都比不上,岂不是因为没有象诸葛孔明这样的臣子吗?”刘季连被赦为平民。

  【原文】


  三月,己巳,魏皇后蚕于北郊。

  庚辰,魏扬州刺史任城王澄遣长风戍主奇道显入寇,〔〖胡三省注〗《姓谱》:奇姓,伯奇之后。〕取阴山、白藳二戍。〔〖胡三省注〗据《水经注》,阴山关在弋阳县西南;唐志,黄州麻城县东北有阴山关。〕

  萧宝寅伏于魏阙之下,〔〖胡三省注〗此魏朝之阙门也。阙即古之象魏。〖按〗象魏:古代天子、王侯宫城门外两侧的一对高硕建筑。郑司农云:“‘象魏,阙也’者,周公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阙高魏魏然。孔子谓之观。”〕请兵伐梁,虽暴风大雨,终不暂移;会陈伯之降魏,亦请兵自效。魏主乃引八坐、门下入定议。〔〖胡三省注〗八坐,谓令、僕及诸曹尚书。门下,谓侍中散骑常侍等官。〕夏,四月,癸未朔,以宝寅为都督东扬等三州诸军事、镇东将军、扬州刺史、丹阳公、齐王,礼赐甚厚,配兵一万,令屯东城;〔〖胡三省注〗此盖汉、晋之东城县地,以其地在寿阳之东,故置东扬州。〕以伯之为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屯阳石,〔〖胡三省注〗即羊石城也,在庐江西北,霍丘东南。〕俟秋冬大举。宝寅明当拜命,〔〖胡三省注〗明,谓明旦也。〕自夜恸哭至晨。魏人又听宝寅募四方壮勇,得数千人,以颜文智、华文荣等六人皆为将军、军主。〔〖胡三省注〗颜文智将宝寅投华文荣,文荣等将宝寅投北。〕宝寅志性雅重,过期犹绝酒肉,〔〖胡三省注〗礼,为兄弟服期丧。〕惨形悴色,蔬食粗衣,未尝嬉笑。

  癸卯,蔡法度上《梁律》二十卷、《令》三十卷、《科》四十卷。诏班行之。

  【译文】

  三月,己巳(十七日),北魏皇后在北郊举行养蚕仪式。

  庚辰(二十八日),北魏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派遣长风城城主奇道显入侵梁朝,占取了阴山、白藁两个城堡。

  萧宝寅跪伏在北魏朝廷阙门之下,请求出兵讨伐梁朝,虽然来了暴风大雨,他也不暂时去避躲一下。恰在这时,陈伯之投降了北魏,也请兵伐梁,愿为北魏效力。于是,北魏宣武帝就召集令、仆和诸曹尚书等八坐,以及侍中、散骑常侍等门下等大臣们进去议定其事。夏季,四月,癸未朔(初一),北魏委任萧宝寅为都督东扬州等三州诸军事、镇东将军、扬州刺史、丹杨公、齐王,对他的赏赐十分丰厚,并且配兵一万,令他驻守东城。又委任陈伯之为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令他驻守阳石,等待到了秋冬时间就大举讨伐梁朝。萧宝寅在第二天早晨就要接受北魏的拜官封爵,从夜里一直恸哭到次日早晨。北魏人又允许萧宝寅招募四方的勇壮之士,得到数千人,颜文智和华文荣等六人都成了将军,军主。萧宝寅意志庄重性情文雅,虽然过了为东昏侯服丧一年的期限,但是犹拒食酒肉。他形容憔悴,饮食粗劣,身着粗布之衣,从来不嬉笑。

  癸卯(二十一日),梁朝蔡法度向朝廷献上《梁律》二十卷、《令》三十卷、《科》四十卷,武帝诏令颁布实行。

  【原文】


  五月,丁巳,霄城文侯范云卒。〔〖胡三省注〗霄城县侯也。《五代志》:沔阳郡竟陵县,旧曰霄城。〕

  云尽心事上,知无不为,临繁处剧,精力过人。及卒,众谓沈约宜当枢管,〔〖胡三省注〗枢管,谓管枢机也。今人犹谓枢密院为枢管。以此观之,沈约位虽在范云之右,而亲任不及云远矣。〕上以约轻易,不如尚书左丞徐勉,乃以勉及右卫将军汝南周舍同参国政。舍雅量不及勉,而清简过之,两人俱称贤相,常留省内,罕得休下。〔〖胡三省注〗休下,谓休偃下直也。〕勉或时还宅,群犬惊吠;每有表奏,辄焚其稿。舍预机密二十余年,未尝离左右,国史、诏诰、仪体、法律、军旅谋谟皆掌之。与人言谑,终日不绝,〔〖胡三省注〗谑,戏言也。〕而竟不漏泄机事,众尤服之。〔〖胡三省注〗史究言二人终身大概。〕

  壬申,断诸郡县献奉二宫,惟诸州及会稽许贡任士,若非地产,亦不得贡。〔〖胡三省注〗二宫,上宫及东宫也。会稽,东土大郡也,故使之同于诸州。〕

  甲戌,魏扬椿等大破叛氐,斩首数千级。〔〖胡三省注〗是年春,氐杨会叛。〕

  【译文】

  五月丁巳(初六),霄城文侯范云去世。

  范云全心全意地侍奉武帝,凡是所知道的事情没有不办理的,总处于繁忙而紧张之中,而精力过人。范云去世之后,众人认为应当由沈约来掌管朝廷枢要,但是梁武帝却认为沈约办事轻率而不慎重,不如尚书左丞徐勉,于是就让徐勉和右卫将军汝南人周舍一同参理国政。周舍的气量比不上徐勉,但是在清简方面却超过徐勉,两人都被称为是贤相,经常留在朝中理事,很少有下朝休息的时间。徐勉有时回自已的宅第,院子中的狗见了他惊叫狂吠;每次起草上表奏启,抄毕后马上就把初稿烧掉。周舍参与朝廷机密大事二十多年,从来没有离开武帝身边,凡国史、诏诰、仪礼、法律、军旅筹谋策划等,他都亲自掌管,同别人言谈逗笑,终日不停,但是竟然不会泄露一点机密,众人尤其佩服他。

  壬申(二十一日),梁武帝敕令停止各郡县为上宫和东宫贡献物品,只准许各州以及会稽郡可以根据本土的具体情况制定贡奉物品种类,但是如果不是本地所产的,也不得上贡。

  甲戌(二十三日),北魏杨椿等人大败叛乱的氐族部落,斩首数千人。

  【原文】


  六月,壬午朔,魏立皇弟悦为汝南王。

  魏扬州刺史任城王澄表称:“萧衍频断东关,欲令漅湖泛溢以灌淮南诸戍。吴、楚便水,且灌且掠,淮南之地将非国有。寿阳去江五百余里,众庶惶惶,并惧水害,脱乘民之愿,攻敌之虚,豫勒诸州,纂集士马,首秋大集,应机经略,虽混壹不能必果,江西自是无虞矣。”丙戌,魏发冀、定、瀛、相、并、济六州二万人,马一千五百匹,令仲秋之中毕会淮南,并寿阳先兵三万,〔〖胡三省注〗先兵,先屯寿阳之兵。〕委澄经略;萧宝寅、陈伯之皆受澄节度。

  谢朏轻舟出诣阙,诏以为侍中、司徒、尚书令。朏辞脚疾不堪拜谒,角巾自舆诣云龙门谢。诏见于华林园,乘小车就席。明旦,上幸朏宅,〔〖胡三省注〗谢朏仕宋及齐,有宅在建康。〕宴语尽欢。朏固陈本志,不许;因请自还东迎母,许之。临发,上复临幸,赋诗饯别;王人送迎,相望于道。〔〖胡三省注〗凡将上命者皆谓之王人。〕及还,诏起府于旧宅,礼遇优异。朏素惮烦,不省职事,众颇失望。〔〖胡三省注〗谢朏之于樊英又不及远甚。〕

  甲午,以中书监王莹为尚书右仆射。

  【译文】

  六月,壬午朔(初一),北魏封立宣武帝的弟弟元悦为汝南王。

  北魏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上表讲道:“萧衍频频地阻断东关,想使巢湖泛滥,以便淹灌淮河南边的各个城堡。吴、楚之地有水域之便,他们可以一边淹灌,一边掠夺,所以淮河南边的地盘将非我国所有了。寿阳离长江五百多里,民众惶惶不安,都害怕水害到来,如果乘民众担心梁朝水淹其地的机会,攻打敌人于不备,预先勒令各州,准备兵士和战马,到秋天汇齐集中,根据情况布署决定行动方案,这样虽然统一天下不一定必能成功,但是长江之西却从此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丙戌(初五),北魏调发冀、定、瀛、相、并、济六个州的两万人,一千五百匹马,令于仲秋之中期全部在淮南会合,加上寿阳原有的三万兵力,一并委于元澄指挥调遣,萧宝寅和陈伯之也受元澄指挥。

  谢朏乘坐轻舟出门来到建康,梁武帝诏令他为侍中、司徒、尚书令。谢朏推辞说有脚疾,不堪于拜谒之事,头戴方巾,自己驾车,来到云龙门谢恩。武帝在华林园召见谢朏,他乘着小车去赴席。次日早晨,武帝临幸谢朏在建康的宅第,两人边饮边谈,非常欢快。谢朏再三陈述自己的心愿,不想出仕,但武帝不答应,谢朏无奈,只好请求自己回东面去迎接母亲前来,然后再就任,武帝同意了。谢朏临出发之前,武帝再次临幸,为他赋诗饯别。谢朏离京东还时,送行和迎接的使者络绎不绝,后一拨可以看到前一拨。谢朏回到建康之后,武帝诏令在他的旧宅起造新府,对他的各种礼遇就更优异于他人了。谢朏向来害怕麻烦,不过问职务内之事,因此众人对他颇为失望。

  甲午(十三日),任命中书监王莹为尚书右仆射。

  【原文】


  秋,七月,乙卯,魏平阳平公丕卒。

  魏既罢盐池之禁,〔〖胡三省注〗魏主践阼之初,中尉甄琛表弛盐禁,彭城王勰与邢峦以为不可,魏主诏从琛请。《通鉴》目录已提其要,此事合载于一百四十三卷齐东昏永元二年,而《通鉴》正文逸其事,错简置于一百四十六卷天监五年。〕而其利皆为富强所专。庚午,复收盐池利入公。

  辛未,魏以彭城王勰为太师;勰固辞。魏主赐诏敦谕,又为家人书,祈请恳至;〔〖胡三省注〗为家人书,用家人叔姪之礼也。〕勰不得已受命。

  八月,庚子,魏以镇南将军元英都督征义阳诸军事。司州刺史蔡道恭闻魏军将至,遣骁骑将军杨由帅城外居民三千余家保贤首山,为三栅。

  冬,十月,元英勒诸军围贤首栅,栅民任马驹斩由降魏。

  任城王澄命统军党法宗、傅竖眼、太原王神念等分兵寇东关、大岘、淮陵、九山,〔〖胡三省注〗“淮陵”,恐当作“睢陵”。齐置徐州于钟离,又侨置济阴郡睢陵县于郡界。《五代志》:钟离郡化明县,旧曰睢陵,置齐阴郡。化明,唐豪州之招义县也。或曰:《宋志》:南徐州领淮陵郡,睢陵、淮陵皆属汉徐部,是时既置徐州于钟离,则亦置淮陵于钟离界,未可知也。魏收《志》,陈留、钟离二郡有朝歌县,县有九山城、黄溪水。按《水经注》,黄水出黄武山,东北流,迳南光城、弋阳等郡。今按今招信军盱眙县西南一十五里有三城,又西十五里至淮陵,城临池河,池河过淮陵城西而北,入于淮,谓之池河口。九山店在淮北,南直淮陵。九山店之东则陷堈湖,南则马城。淮流至此,谓之九山湾。其东则凤凰州,在淮水中,约长十里。今土人亦呼九山湾为狮子渡,北兵渡淮之津要也。〕高祖珍将兵三千骑为游军,澄以大军继其后。坚眼,灵越之子也。〔〖胡三省注〗傅灵越从薛安都起兵,攻张永以应义嘉,兵溃而死。〕魏人拔关要、颍川、大岘三城,〔〖胡三省注〗魏收《志》,霍州有北颍川郡,领颍川等三县。《水经注》:梁立霍州,治灊县天柱山。〕白塔、牵城、清溪皆溃。徐州剌史司马明素将三千救九山,徐州长史潘伯邻据淮陵,宁朔将军王燮保焦城。党法宗等进拔焦城,破淮陵。十一月,壬午,擒明素,斩伯邻。

  【译文】

  秋季,七月,乙卯(初五),北魏平阳公元丕去世。

  北魏撤销了关于盐池的禁令之后,盐池的利益都被富豪们所夺去。庚午(二十日),北魏重新宣布收盐池之利入公。

  辛未(二十一日),北魏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太师,元勰坚决推辞而不接受。北魏宣武帝赐给元勰诏书,谆谆劝谕,以小辈身分给他写了家信,一再祈请,恳切至备,元勰不得已,只好受命。

  八月庚子(二十日),北魏委任镇南将军元英都督征义阳诸军事。梁朝司州刺史蔡道恭闻知北魏军队将要到了,派遣骁骑将军杨由率领城外的居民三千多家去保卫贤首山,杨由建立了三重栅垒以作防守。

  冬季,十月,元英统率各部兵众围住了贤首栅,栅内的民众任马驹斩了杨由,投降北魏。

  任城王元澄命令统军党法宗、傅竖眼、太原人王神念等人分别率领兵众去入侵东关、大岘、淮陵、九山,高祖珍率领三千骑兵为游动兵力,元澄统领大军继后而进。傅竖眼是傅灵越的儿子。北魏军队攻破了关要、颍川、大岘三城,而白塔、牵城、清溪也都溃败了。梁朝徐州刺史司马明素率兵三千去援救九山,徐州长史潘伯邻去援救淮陵,宁朔将军王燮去保焦城。党法宗等人去进攻并打下焦城,攻破淮陵。十一月壬午(疑误),北魏军队擒获了司马明素,斩了潘伯邻。

  【原文】


  先是,南梁太守冯道根戍阜陵,〔〖胡三省注〗《冯道根传》:以南梁太守领阜陵戍。〕初到,修城隍,远斥侯,如敌将至,众颇笑之。道根曰:“怯防勇战,此之谓也。”〔〖胡三省注〗其周防若怯,而临战则勇。〕城未毕,党法宗等众二万奄至城下,众皆失色。道根命大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兵战,破之。魏人见其意思闲暇,战又不利,遂引去。道根将百骑击高祖珍,破之。魏诸军粮运绝,引退。以道根为豫州刺史。〔〖胡三省注〗此时梁豫州治晋熙,道根盖犹戍阜陵,特带刺史耳。〕

  武兴安王杨集始卒。己未,魏立其世子绍先为武兴王。绍先幼,国事决于二叔父集起、集义。

  乙亥,尚书左仆射沈约以母忧去职。

  魏既迁洛阳,北边荒远,因以饥馑,百姓困弊。魏主加尚书左仆射源怀侍中、行台,〔〖胡三省注〗魏道武置行台之官于邺中山,今置于北边。杜佑曰:魏末司马师讨诸葛诞,散骑常侍裴秀、尚书僕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等以行台从。北齐行台兼统民事自辛术始,隋谓之行台省。〕使持节巡行北边六镇、恒、燕、朔三州,〔〖胡三省注〗六镇,列置于三州塞下。〕赈给贫乏,考论殿最,〔〖胡三省注〗既使之赈恤贫民,又使之按察官吏。〕事之得失皆先决后闻。怀通济有无,饥民赖之。沃野镇将于祚,〔〖胡三省注〗沃野,汉朔方郡之属县也。魏平赫连,与统万同置镇,不在六镇之数。〕皇后之世父,〔〖胡三省注〗世父,伯父承世嫡者。〕与怀通婚。时于劲方用事,势倾朝野,祚颇有受纳。怀将入镇,祚郊迎道左,怀不与语,即劾奏免官。怀朔镇将元尼须与怀旧交,贪秽狼籍,〔〖胡三省注〗苏鹗《演义》曰:狼籍者,物杂乱之貌。狼所卧籍之草皆秽乱。〕置酒请怀,谓怀曰:“命之长短,系卿之口,岂可不要宽贷!”怀曰:“今日源怀与故人饮酒之坐,非鞫狱之所也。明日公庭始为使者检镇将罪状之处耳。”尼须挥泪无以对,竟按劾抵罪。怀又奏:“边镇事少而置官猥多,沃野一镇自将以下八百余人;〔〖胡三省注〗将,谓镇将也。〕请一切五分损二。”魏主从之。

  【译文】

  早先之时,梁朝南梁太守冯道根戍守阜陵,刚到之时,他就修筑城壕,派人四出侦察放哨,就好象敌人将要到了一样,众人多讥笑他。冯道根却说道:“防御若怯,临战则勇,说的正是这个呀。”城防还没有修筑完毕,党法宗等人就率兵两万突然来到城下,众人全都大惊失色。冯道根命令大开城门,穿着宽绰的便服登上城门,并挑选二百名精锐兵士出城与北魏兵交战,打败了敌手。北魏人见冯道根神态悠闲,初次交锋又不顺利,于是就撤走了。冯道根率领百名骑兵去袭击高祖珍,破敌获胜。北魏的各路军队粮食运送阻断,只好撤军而退。梁武帝任命冯道根为豫州刺史。

  北魏武兴安王杨集始去世。己未(十一日),北魏封立杨集始的长子杨绍先为武兴王。杨绍先年龄幼小,所以封国中的事情都决定于他的两个叔父杨集起、杨集义。

  乙亥(二十七日),梁朝尚书左仆射沈约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

  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北边逐渐荒废,因此而出现饥荒,老百姓生活困顿破败。北魏宣武帝加任尚书左仆射源怀侍中、行台,让他持符节巡视北方六镇以及恒、燕、朔三个州,救济贫困之民,考核官吏,事情之得失都由他先做处理,然后再上报。源怀到达之后,普济民众,饥民们对他非常感激信赖。沃野镇的守将于祚是皇后的伯父,与源怀是亲家。当时于劲刚当权不久,势倾朝野,而于祚颇有受贿行为。源怀快到沃野镇时,于祚特意到郊外道左去迎接,但是源怀不与于祚搭话,当即就检举弹劾了他的罪状,免去了他的官职。怀朔镇的守将元尼须与源怀有旧交,他十分贪秽,声名狼藉,置办了酒席宴请源怀,对源怀说:“我命的长短,完全取决于您的一句话,既为旧交,岂能不加以宽容呢?”源怀回答:“今天是源怀与过去的老相识坐在一起饮酒,这里也不是审讯犯人的地方。明天,公庭才是我检举揭发你的罪状的地方呢。”元尼须听源怀这么说,挥泪不已,无言以对。最后,源怀查证了所揭发的罪行,处理了元尼须。源怀又上奏朝廷:“边镇事情不多而设置的官职过多,比如沃野一镇从镇将以下就有八百多人,请减去五分之二。”宣武帝听从了这一建议。

  【原文】


  乙酉,将军吴子阳与魏元英战于白沙,子阳败绩。〔〖胡三省注〗白沙在齐安郡界。魏收《志》,有沙州,治白沙关城,注云梁置。唐志:黄州黄陂县有白沙关。〕

  魏东荆州蛮樊素安作乱。乙酉,以左卫将军李崇为镇南将军、都督征蛮诸军事,将步骑讨之。

  冯翊吉翂父为原乡令,〔〖胡三省注〗汉灵帝中平二年分故鄣立原乡县,属吴兴郡。〕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罪当死。翂年十五,檛登闻鼓,乞代父命。上以其幼,疑人教之,使廷尉卿蔡法度严加诱胁,取其款实。〔〖胡三省注〗诱者,开之以生路;胁者,威之以纆索杻械,示将拷讯之。款,诚也。诱,音酉。〕法度盛陈拷讯之具,诘翂曰:“尔求代父,敕已相许,审能死不?〔〖胡三省注〗所谓胁之也。拷,音考。不,读曰否。〕且尔童騃,若为人所教,亦听悔异。”〔〖胡三省注〗所谓诱之也。悔异,犹律文所谓鲼异。〕翂曰:“囚虽愚幼,岂不知死之可惮!顾不忍见父极刑,故求代之。此非细故,奈何受人教邪!明诏听代,不异登仙,岂有回贰!”〔〖胡三省注〗反前说为回,异前说为贰。〕法度乃更和颜诱之曰:“主上知尊侯无罪,行当得释,观君足为佳童,今若转辞,幸可父子同济。”翂曰:“父挂深劾,必正刑书;囚瞑目引领,唯听大戮,无言复对。”时翂备加杻械,法度愍之,命更著小者。翂弗听,曰:“死罪之囚,唯宜益械,岂可减乎?”竟不脱。法度具以闻,上乃宥其父罪。

  【译文】

  乙酉(疑误),梁朝将军吴子阳与北魏元英交战于白沙,吴子阳败北。

  北魏东荆州蛮人樊素安作乱,乙酉(疑误),北魏委任左卫将军李崇为镇南将军、都督征蛮诸军事,率领步、骑兵去讨伐樊素安。

  梁朝冯翊人吉翂的父亲为原乡县县令,被奸吏所诬陷,逮捕押送到廷尉,罪当处死。吉翂时年十五岁,他击响了悬挂在朝堂外的登闻鼓,乞求代父亲一死。武帝见他所龄幼小,怀疑是别人教他这么干的,就让廷尉卿蔡法度对他严加诱胁,让他说出实情来。蔡法度把各种拷讯刑具都摆出来,诘问吉翂:“你乞求为父抵命,圣旨已经准许了,现在就是看你是否真的愿意去死?况且你只不过是一个儿童,如果是别人教你这样做的,那么你要反悔也可以。”吉翂回答:“囚犯我虽然愚鲁年幼,但是岂能不知道死之可怕呢?完全是出于不忍心看父亲遭受极刑,所以乞求代他一死。这不是小事,怎么是受他人的教唆呢!圣旨准许我代父而死,真是不异于登仙,岂有反悔之说呢?”蔡法度于是更加和颜悦色地诱导吉翂说:“皇上知道令尊没有罪,很快就会释放,看你实在是一个好孩子,现在你如果能改变一下所说的话,你们父子就可以一同活命。”吉翂又回答:“父亲的案子非常严重,必定以法论处。囚犯我唯有闭目伸头,听任一斩,再没有什么要说的了。”当时,吉翂被加上了手铐脚镣,蔡法度怜悯他,命令给他另换成轻一些的刑具,但是吉翂却不让换,说:“我是死罪犯人,只应该加重刑具,岂可以减轻呢?”竞然不肯脱去手铐与脚镣。蔡法度把这一切情况上奏武帝,于是武帝就宽恕了吉翂父亲的罪过。

  【原文】


  丹阳尹王志求其在廷尉事,并问乡里,欲于岁首举充纯孝。〔〖胡三省注〗魏、晋以来举士皆由州乡,故问其乡里。〕翂曰:“异哉王尹,何量翂之薄乎!父辱子死,道固当然;若翂当此举乃是因父取名,何辱如之!”固拒而止。〔〖胡三省注〗量,音良。翂之拒王志是也;梁武帝知翂之孝节而不能叙用以厉流俗,非也。〕

  魏主纳高肇兄偃之女为贵嫔。

  魏散骑常侍赵脩,寒贱暴贵,恃宠骄恣,陵轹王公,为众所疾。魏主为脩治第舍,拟于诸王,邻居献地者或超补大郡。脩请告归葬其父,凡财役所须,并从官给。脩在道淫纵,〔〖胡三省注〗脩自洛归赵郡,在道淫纵。〕左右乘其出外,颇发其罪恶;及还,旧宠小衰。高肇密构成其罪,侍中、领御史中尉甄琛、黄门郎李凭、廷尉卿阳平王显,素皆谄附于脩,至是惧相连及,〔〖胡三省注〗惧以党附连坐及祸。〕争助肇攻之。帝命尚书元绍检讯,下诏暴其奸恶,免死,鞭一百,徙敦煌为兵。而脩愚疏,初不之知,方在领军于劲第樗蒲,羽林数人称诏呼之,送诣领军府。甄琛、王显临罚,先具问事有力者五人,迭鞭之,〔〖胡三省注〗问事,行杖者也。〕欲令必死。脩素肥壮,堪忍楚毒,密加鞭至三百不死。即召驿马,促之上道,出城不自胜,举缚置鞍中,〔〖胡三省注〗举,擎也。脩困极不能自胜乘骑,两人对举而置之马上,缚著鞍中。〕急驱之,行八十里,乃死。帝闻之,责元绍不重闻,〔〖胡三省注〗闻,奏也。〕绍曰:“脩之佞幸,为国深蠹,臣不因衅除之,〔〖胡三省注〗衅,隙也。〕恐陛下受万世之谤。”帝以其言正,不罪也。绍出,广平王怀拜之曰:“翁之直过于汲黯。”绍曰:“但恨戮之稍晚,以为愧耳。”绍,素之孙也。〔〖胡三省注〗常山王素见一百二十二卷宋文帝元嘉十一年。广平王怀,孝文之子,以族属长幼之次,呼绍为翁。〕明日,甄琛、李凭以脩党皆坐免官,左右与脩连坐死黜者二十余人。散骑常侍高聪与脩素亲狎,而又以宗人谄事高肇,故独得免。

  【译文】

  丹杨尹王志了解了吉翂在廷尉审问中的事情经过,并且询问他的乡里,准备在下年初举荐吉翂为纯孝之士。吉翂对王志说:“奇怪呀,王尹!为什么要把我吉翂看得如此之薄呢?父亲受辱,儿子代死,理当如此。如果我吉翂接受这一举荐,就是凭借自己的父亲而博取名声,还有什么耻辱可以比得上这一耻辱呢?”因此,坚决加以拒绝,王志只好作罢。

  北魏宣武帝纳高肇的哥哥高偃的女儿为贵嫔。

  北魏散骑常侍赵脩,出身微贱而突然显贵,恃宠骄恣,欺压王公,被众人所忌恨。宣武帝为赵脩建造宅第,规模与诸王的一样。邻居们向赵脩献出土地,有的竟然被破格而补到大郡去做郡守。赵脩请假回去埋葬父亲,凡是所用财物劳役,全部由官家提供。赵脩曾在路上纵淫,身边的人乘他外出,向朝廷告发了他的罪恶,因此到他回京城之后,在皇帝那里得到的宠幸就比过去有所减少。高肇秘密地收集、上告了赵脩的罪状,侍中、领御史中尉甄琛、黄门郎李凭、廷尉卿阳平人王显等人,平时都巴结投靠赵脩,到这时则特别害怕把自己牵连进去了,因此争着帮助高肇攻击赵脩。宣武帝命令尚书元绍核查审讯了案情,下诏公布了赵脩的奸恶行径,免去他死罪,鞭挞一百,贬谪到敦煌充军。但是,赵脩这个人十分愚蠢粗心,开初还一点也不知情,正在领军于劲的宅第中赌博,来了几个羽林奉圣旨叫他,送他到了领军府。甄琛和王显监督刑罚,两人事先准备了五个力气大的打手,让他们轮流鞭打赵脩,一定要让他死。赵脩向来身体肥胖强壮,能忍受得住痛打,所以暗中增加鞭挞到三百下,他仍不死。于是,甄琛等立即叫来驿马,催促赵脩即刻上路充军。出城之后,赵脩在马上坚持不住了,就用绳子把他捆绑在马鞍之上,驱马急行,走了八十里路,赵脩就死了。宣武帝知道了情况,责备元绍为什么不再次奉请就把赵脩弄死了,元绍回答说:“赵脩以谄媚而得宠幸,对国家的危害实在太大了,我如果不乘机除掉了他,恐怕陛下要因他而遭受万世之指责。”宣武帝觉得元绍的话正直不阿,就没有加罪于他。元绍从殿中出来后,广平王元怀向他施礼,并且说道:“您老人家的刚直超过了汲黯。”元绍回答:“我只恨杀他稍微晚了一些,为此而感到惭愧。”元绍是元素的孙子。次日,甄琛和李凭因系赵脩的同党,受牵连而被免去官职,左右因受赵脩牵连而被诛死或贬黜的有二十多人。散骑常侍高聪与赵脩向来关系亲密,但是他以同族人之身份讨好巴结高肇,所以独得幸免。

  【原文】

  〔南朝〕
梁高祖武皇帝 天监三年(甲申 公元504年)

  春,正月,庚戌,征虏将军赵祖悦与魏江州刺史陈伯之战于东关,祖悦败绩。

  癸丑,以尚书右仆射王莹为左仆射,太子詹事柳惔为右仆射。

  丙辰,魏东荆州刺史杨大眼击叛蛮樊季安等,大破之。季安,素安之弟也。

  丙寅,魏大赦,改元正始。

  萧宝寅行及汝阴,东城已为梁所取,乃屯寿阳栖贤寺。二月,戊子,将军姜庆真乘魏任城王澄在外,〔〖胡三省注〗去年魏遣澄入寇,宿师于外。〕袭寿阳,据其外郭。长史韦缵仓猝失图;任城太妃孟氏勒兵登陴,先守要便,〔〖胡三省注〗敌所必攻,我所必守曰要。便者,形胜可据,便于制敌之处。〕激厉文武,安慰新旧,劝以赏罚,将士咸有奋志。〔〖胡三省注〗新者,寿阳兵民;旧者,北来将士。或曰:新者,新附;旧者,旧民。〖按〗另本无“劝以赏罚”四字。〕太妃亲巡城守,不避矢石。萧宝寅引兵至,与州军合击之,自四鼓战至下晡,〔〖胡三省注〗日未入之前,为下晡。〕庆真败走。韦缵坐免官。

  【译文】

  〔南朝〕梁武帝天监三年(甲申 公元504年)

  春季,正月,庚戌(初三),梁朝征虏将军赵祖悦与北魏江州刺史陈伯之战于东关,赵祖悦战败。

  癸丑(初六),梁朝任命尚书右仆射王莹为左仆射,太子詹事柳惔为右仆射。

  丙辰(初九),北魏东荆州刺史杨大眼攻击反叛的蛮人樊季安等人,大获全胜。樊季安是樊素安的弟弟。

  丙寅(十九日),北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正始。

  萧宝寅行到汝阴之时,东城已经被梁朝军队占取了,于是就改驻在寿阳的栖贤寺。二月,戊子(十一日),梁朝将军姜庆真乘北魏任城王元澄在外,袭击寿阳城,占据了寿阳城的外城。北魏长史韦缵仓促之中不知如何才好,任城太妃孟氏率兵登上女墙,先据守了要害之处,她激励文武官员,安慰新投附来的寿阳兵民和旧有的将士,告诫以赏罚事项,所以将士们都士气高昂。太妃亲自巡察城防,不避敌方飞箭流石。萧宝寅领兵到了,与州军合力奋战,从四更激战到夕阳西下之时,姜庆真败逃而去。韦缵因临阵失措而被免去官职。

  【原文】


  任城王澄攻钟离,上遣冠军将军张惠绍等将兵五千送粮诣钟离,澄遣平远将军刘思祖等邀之。丁酉,战于邵阳;〔〖胡三省注〗即邵阳州也。〕大败梁兵,俘惠绍等十将,杀虏士卒殆尽。思祖,芳之从子也。〔〖胡三省注〗刘芳以儒学亲重于太和之间。〕尚书论思祖功,应封千户侯;侍中、领右卫将军元晖求二婢于思祖,不得,事遂寝。〔〖胡三省注〗史言魏赏罚失当。〕晖,素之孙也。

  上遣平西将军曹景宗、后军王僧炳等帅步骑三万救义阳。〔〖胡三省注〗后军者,后军将军也。帅,读曰率。〕僧炳将二万人据凿岘,〔〖胡三省注〗凿岘在关南。今信阳军南三十五里有曹店,即景宗屯凿岘口所筑。〕景宗将万人为后继,元英遣冠军将军元逞等据樊城以拒之。三月,壬申,大破僧炳于樊城,俘斩四千余人。〔〖胡三省注〗僧炳败于樊城,未得至凿岘也。否则此非襄阳之樊城,自别是一处。〕

  【译文】

  北魏任城王元澄攻打钟离,梁武帝派遣冠军将军张惠绍等人率兵五千运送粮食到钟离,元澄派遣平远将军刘思祖等人去阻截。丁酉(二十日),双方在邵阳交战,刘思祖大败梁军,俘虏了张惠绍等十个将领,斩杀或俘虏了几乎全部士卒。刘思祖是刘芳的侄子。尚书省议论刘思祖的功劳应当封为千户侯,但是因侍中、领右卫将军元晖向刘思祖要两个婢女,没有得到,于是封赏刘思祖一事就不再提起了。元晖是元素的孙子。

  梁武帝派遣平西将军曹景宗、后军王僧炳等人统率步、骑兵三万援救义阳。王僧炳率领两万兵力据守凿岘,曹景宗率领一万兵力为后援,元英派遣冠军将军元逞等人据守樊城以抵挡他们。三月壬申(初一),北魏军队在樊城大败王僧炳,俘虏和斩首四千多人。

  【原文】


  魏诏任城王澄,以“四月淮水将涨,舟行无碍。南军得时,勿昧利以取后悔。”会大雨,淮水暴涨,澄引兵还寿阳。魏军还既狼狈,失亡四千余人。中书侍郎刘郡贾思伯为澄军司,居后为殿,澄以其儒者,谓之必死,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 〔〖胡三省注〗《论语》孔子之言。〕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有司奏夺澄开府,仍降三阶。上以所获魏将士请易张惠绍于魏,魏人归之。〔〖胡三省注〗《考异》曰:惠绍传无被获及复还事。今从《魏书》。〕

  魏太傅、领司徒、录尚书北海王详,骄奢好声色,贪冒无厌,广营第舍,夺人居室,嬖昵左右,所在请托,中外嗟怨。魏主以其尊亲,恩礼无替,军国大事皆与参决,所奏请无不开允。魏主之初亲政也,以兵召诸叔,〔〖胡三省注〗事见上卷齐和帝中兴元年。〕详与咸阳、彭城王共车而入,防方严固,高太妃大惧,乘车随而哭之。既得免,谓详曰:“自念不愿富贵,但使母子相保,与汝扫市为生耳。”及详再执政,〔〖胡三省注〗齐和帝中兴元年正月,魏主亲政,十一月,详为司徒。〕太妃不复念前事,专助详为贪虐。冠军将军茹皓,以巧思有宠于帝,常在左右,传可门下奏事,弄权纳贿,朝野惮之,详亦附焉。皓娶尚书令高肇从妹,皓妻之姊为详从父安定王燮之妃;祥烝于燮妃,由是与皓益相昵狎。直閤将军刘胄,本详所引荐,殿中将军常委贤以善养马,陈扫静掌栉,皆得幸于帝,与皓相表里,卖权势。

  【译文】

  北魏诏令任城王元澄,告诉他:“四月份淮河水将涨,船行无阻,南方军队得其天时,所以不要贪功而后悔不及。”恰好天降大雨,淮水暴涨,元澄领兵回到寿阳。北魏军队回撤时十分狼狈,丢失和逃亡的有四千多人。中书侍郎、齐郡人贾思伯是元澄的军司,殿后而行,元澄因他是个儒生,以为他必死无疑,等他回来之后,元澄大喜过望,说道:“孔子说‘仁者必有勇’,这正好在军司身上表现出来了。”贾思伯借口说自己迷路了,不愿意夸耀功劳。有关部门奏请朝廷夺去元澄开府之封,并降三级。梁武帝向北魏请求用所俘获的北魏将士换回张惠绍,北魏人归还了张惠绍。

  北魏太傅、领司徒、录尚书北海王元详,骄奢淫佚,喜好声色,贪图财利,永远没有满足之时。他为自己到处营造宅第,夺占别人的房屋,宠爱身边的人,对他们的各种请托无不许应,以致朝廷内外怨声载道。宣武帝因为他是叔父,所以对他的恩宠礼遇没有衰减,朝政大事都让他参与决策,对他的各种奏请也无不答应。宣武帝刚开始亲自执政时,派兵去传召几位叔父,元详与咸阳王、彭城王乘一辆车入见皇上,里面防卫的特别严密。高太妃见状恐惧万分,她乘车跟随在元详他们后面啼哭了一路。三人得免之后,高太妃对元详说:“从今以后不愿富贵,只要能使我们母子平安地在一起,那怕与你一同以打扫街道为生也满足了。”但是,元详再次执政之后,高太妃再也想不起以前的事情了,一味帮助元详进行贪求、暴虐之事。冠军将军茹皓因为心眼灵巧而得宠于宣武帝,经常在宣武帝身边,为宣武帝传达和答复门下省的奏事,因此他就弄权作弊,收受贿赂,朝野上下无不害怕他,元详也对他不得不投靠巴结。茹皓娶了尚书令高肇的堂妹为妻,茹皓妻子的姐姐又是元详的堂叔安定王元燮的妃子,而元详与元燮的妃子私通,因此元详与茹皓就越发亲近了。直閤将军刘胄本为元详所引荐,殿中将军常季贤擅长养马,陈扫静则专为宣武帝梳头,三人都得宠于宣武帝,他们与茹皓串通一气,相为表里,一起耍弄权势。

  【原文】


  高肇本出高丽,时望轻之。帝既黜六辅,〔〖胡三省注〗魏高祖殂,使六人受遗辅幼主,事见一百四十二卷齐东昏侯永元元年。〕诛咸阳王禧,〔〖胡三省注〗事见上卷齐和帝中兴元年。〕专委事于肇。肇以在朝亲族至少,乃邀结朋援,附之者旬月超擢,不附者陷以大罪。尤忌诸王,以详位居其上,欲去之,独执朝政,乃谮之于帝,云“详与皓、胄、季贤、扫静谋为逆乱”。

  夏,四月,帝夜召中尉崔亮入禁中,使弹奏详贪淫奢纵,及皓等四人怙权贪横,收皓等系南台,〔〖胡三省注〗南台,御史台也。〕遣虎贲百人围守详第。〔〖胡三省注〗贲,音奔。〕又虑详惊惧逃逸,遣左右郭翼开金墉门驰出谕旨,示以中尉弹状,详曰:“审如中尉所纠,何忧也!正恐更有大罪横至耳。人与我物,我实受之。”诘朝,有司奏处皓等罪,皆赐死。

  帝引高阳王雍等五王入议详罪。详单车防卫,送华林园,母妻随入,给小奴弱婢数人,围守甚严,内外不通。五月,丁未朔,下诏宥详死,免为庶人。顷之,徙详于太府寺,围禁弥急,母妻皆还南第,五日一来视之。

  初,详取宋王刘昶女,待之疏薄。详既被禁,高太妃乃知安定高妃事,大怒曰:“汝妻妾盛多如此,安用彼高丽婢,陷罪至此!”杖之百余,被创脓溃,旬余乃能立。〔〖胡三省注〗被,皮义翻。〕又杖刘妃数十,曰:“妇人皆妒,何独不妒!”刘妃笑而受罚,卒无所言。

  【译文】

  高肇的祖上是高丽人,一般人很轻视他。宣武帝罢黜了六位辅政大臣,诛杀了咸阳王元禧之后,就把政事只委托于高肇一人。高肇在朝廷中的亲戚同宗甚少,于是招揽交结朋党,凡是投附他的人,十天半月就可以破格提升,而对于不愿投靠者则动辄陷以重罪。高肇尤其忌妒各个藩王,由于元详地位在自己上面,就想把他除掉,以便自己独掌朝政。于是,高肇便在宣武帝面前诬陷元详,说:“元详与茹皓、刘胄、常季贤、陈扫静等人密谋叛乱。”

  夏季,四月,宣武帝夜里召中尉崔亮进入宫中,让崔亮弹劾元详贪婪淫乱,奢侈放纵,以及茹皓等四人依仗权势,贪赃枉法。于是,宣武帝下令拘捕了茹皓等人,关押在御史台,又派遣一百名武士包围了元详的府第。宣武帝又担心元详惊怕而逃脱,就派遣身边人郭翼打开金墉门,骑马出去向元详宣谕圣旨,并向他出示了中尉崔亮的弹劾状,元详说道:“确实如中尉所举发的那样,我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正害怕还有更大的罪从天而降呢。别人给我东西,我确实收下了。”天亮之后,有关部门奏请处置茹皓等人的罪行,结果四人全部赐死。

  宣武帝召集高阳王元雍等五个藩王进去商议对元详罪行的处理决定。元详乘单车,前后警卫,被押送入华林园,母亲和妻子也随他进入园中,只给了他几个弱小的奴婢,他被围守的特别严密,与外面完全断绝了联系。五月,丁未朔(初一),宣武帝诏令宽宥元详不死,贬为平民。很快,元详就被移送到太府寺,看管的也更加严紧了,他的母亲和妻子都回到南宅去了,每五天来看视他一次。

  开初,元详娶了宋王刘昶的女儿,对待她十分疏远薄情。元详被囚禁之后,高太妃才知道了他与安定王的高妃私通之事,非常生气,骂元详说:“你的妻妾成群,为何还要那个下贱的高丽女人,以致陷罪到这个地步呢?”高太妃命人把元详打了一百多板,打得皮开肉绽,流血化脓,十多天后才能站立起来。高太妃又令人打了刘妃几十下,并且问她:“妇人家都妒忌,你为什么不妒忌呢?”刘妃笑着接受了惩罚,从头到尾没说一句话。

  【原文】


  详家奴数人阴结党辈,欲劫出详,密书姓名,托侍婢通于详。详始得执省,〔〖胡三省注〗省,奚景翻,犹视也。〕而门防主司遥见,突入就详手中揽得,奏之,详恸哭数声,暴卒。诏有司以礼殡葬。〔〖胡三省注〗门防主司,主门卫之兵以防守详者。〕

  先是,典事史元显献鸡雏,四翼四足,〔〖胡三省注〗典事,犹今尚书六部主事,吏职也。江南制局监有典事。〕诏以问侍中崔光。光上表曰:“汉元帝初元中,丞相府史家雌鸡伏子,渐化为雄,〔〖胡三省注〗师古曰:“初尚伏子,后乃稍稍化为雄也。〕冠距鸣将。〔〖胡三省注〗师古曰:距,鸡附足骨,斗时所用刺之。将,谓帅领其群也。〕永光中,有献雄鸡生角,刘向以为‘鸡者小畜,主司时起居人,〔〖胡三省注〗师古曰:至时而鸣,以为人起居之节。〕小臣执事为政之象也。〔〖胡三省注〗事见《西汉书·五行志》。〕竟宁元年,石显伏辜,此其效也。’灵帝光和元年,南宫寺雌鸡欲化为雄,但头冠未变,诏以问议郎蔡邕,对曰:‘头为元首,人君之象也。今鸡一身已变,未至于头,而上知之,是将有其事而不遂成之象也。若应之不精,政无所改,头冠或成,为患滋大。’〔〖胡三省注〗事见《后汉书·蔡邕传》。〕是后黄巾破坏四方,天下遂大乱。今之鸡状虽与汉不同,而其应颇相类,诚可畏也。臣以向、邕言推之,翼足众多,亦群下相扇助之象;雏而未大,足羽差小,亦其势尚微,易制御也。臣闻灾异之见,皆所以示吉凶。明君睹之而惧,乃能致福;暗主睹之而慢,所以致祸。或者今亦有自贱而贵,关预政事,如前世石显之比者邪!愿陛下进贤黜佞,则妖弭庆集矣。”后数日,皓等伏诛,帝愈重光。〔〖胡三省注〗魏主以茹皓伏诛为光言之验,高肇独非自贱而贵,关预政事者邪!〕

  【译文】

  元详的几个家奴秘密勾结,想把元详抢劫出来,因此秘密书写了姓名,托侍婢交给元详。元详刚拿在手上要看,被看守头目老远地发现了,突然跑进来从元详手上抢夺过来,上奏给宣武帝,元详恸哭了几声,突然气绝而死。宣武帝诏令有关部门以礼殡葬了元详。

  早先之时,典事史元显向宣武帝进献了一只小鸡,这只鸡有四个翅膀,四条腿,非常奇怪,宣武帝就诏问侍中崔光,让他加以解释。崔光上表讲道:“汉元帝初元年间,丞相府史家的母鸡孵小鸡,渐渐地变成了公鸡,冠子又红又大,爪子后面长出尖骨,开始打鸣,成了群中之帅。永光年间,有人进献了一只长角的公鸡,刘向认为:‘鸡是小家禽,其职责是到时鸣叫,唤醒主人起床,这是地位低贱的下臣掌权当政的征兆。竟宁元年,石显服罪,就是其应验呀。’汉灵帝光和元年,南宫寺的母鸡快变成公鸡了,只有头上的冠子还没变,灵帝就这件事诏问议郎蔡邕,蔡邕回答说:‘头是元首,是皇帝之象征。如今鸡的全身都变了,只是头还没有变,而圣上知道了,这是天下将要出事而不会成功的征兆。倘若应对不妥当,朝政方面没有什么改善,头冠如果也变成了的话,为患就更加大了。’之后,黄巾起义,破坏四方,天下因此大乱。现在这只鸡的形状虽然与汉代的不同,但是显示的预兆颇相类似,确实可怕呀。我用刘向、蔡邕的说法推论这件事:其翅膀和脚众多,这是一群下贱小人互相勾结,鼓动生事的征象;其雏小而未大,脚趾和羽翼尚小,这说明群小们的势力还弱微,易于制服。我听说这种灾异现象,都是显示着吉凶之兆,圣明的君主见了引起警惕,于是能带来福气;而昏暗的君主见了不以为然,所以导致灾祸。或许如今也有从低贱而显贵的小人参与干涉政事,如前代石显那样呢?愿陛下引进贤才,黜免佞臣,如此则妖祸消失,吉庆降临啊。”其后几天,茹皓等人伏法被诛,宣武帝因此而越发看重崔光了。

  【原文】


  高肇说帝,使宿卫队主帅羽林虎贲守诸王第,殆同幽禁。彭城王勰切谏,不听。勰志尚高迈,不乐荣势,避事家居,而出无山水之适,处无知己之游,独对妻子,常郁郁不乐。

  魏人围义阳,城中兵不满五千人,食才支半岁。魏军攻之,昼夜不息,刺史蔡道恭随方抗御,皆应手摧却,相持百余日,前后斩获不可胜计。〔〖胡三省注〗魏自去年十月围义阳,蔡道恭卒于今年五月,自此以上,谓道恭疾未甚之前。〕魏军惮之,将退。会道恭疾笃,乃呼从弟骁骑将军灵恩、兄子尚书郎僧勰及诸将佐谓曰:“吾受国厚恩,不能攘灭寇贼,今所苦转笃,势不支久;汝等当以死固节,无令吾没有遗恨!”众皆流涕。道恭卒,灵恩摄行州事,代之城守。

  【译文】

  高肇游说宣武帝,让宿卫队的头领率领羽林虎贲监守各藩王的宅第,差不多把他们幽禁起来了,彭城王元勰再三劝谏不要这样做,但是宣武帝根本不听。元勰志向远大,不热衷于荣华权势。他避事住在家中,出外不游山玩水,处在家中没有知己相陪伴,只同妻子儿子在一起,心中常常郁郁寡欢。

  北魏人围攻义阳,而义阳城中的兵力不足五千人,粮食才够支持半年。北魏军队攻城甚急,昼夜不停,刺史蔡道恭随机应变抵抗,都可以出手得胜,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前后斩获敌人不可数计。义阳城久攻不下,北魏军队害怕了,准备撤退。恰在这时,蔡道恭的病情严重了,他把担任骁骑将军的堂弟蔡灵恩、担任尚书郎的侄子蔡僧勰以及其他将佐们叫来,对他们说:“我受国家的厚恩,但不能抵御、消灭寇贼,现在苦于病情转危,势必不会支持长久了。你们应当以死来捍卫自己的名节,不要让我死有遗恨。”大家都伤心流泪。蔡道恭病逝,蔡灵恩代管州务,替蔡道恭去指挥守城。

  【原文】


  六月,癸未,大赦。

  魏大旱,散骑常侍兼尚书邢峦奏称:“昔者明王重粟帛,轻金玉。何则?粟帛养民而安国,金玉无用而败德故也。先帝深鉴奢泰,务崇节俭,至以纸绢为帐扆,〔〖胡三省注〗《礼》疏曰:扆,屏风。〕铜铁为辔勒,府藏之金,裁给而已,不复买积以费国资。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境清晏,远迩来同。于是贡篚相继,〔〖胡三省注〗贡篚二语本之《禹贡》,谓贵细之物,盛之以篚筐而入贡也。〕商估交入,诸所献纳,倍多于常,金玉常有余,国用恒不足。苟非为之分限,但恐岁计不充,自今请非要须者一切不受。”魏主纳之。

  秋,七月,癸丑,角城戍主柴庆宗以城降魏,魏徐州刺史元鉴遣淮阳太守吴秦生将千余人赴之。淮阴援军断其路,〔〖胡三省注〗淮阴,梁重镇也。以角城叛,遣军援其不从叛者。〕秦生屡战破之,遂取角城。

  甲子,立皇子综为豫章王。

  魏李崇破东荆叛蛮,生擒樊素安,进讨西荆诸蛮,悉降之。〔〖胡三省注〗西荆,正指荆州也。魏太和中,徒荆州治穰城,领南阳、顺阳、新野、东恒农、汉广、襄城、北清、恒农等郡,其地正在东荆州之西。〕

  【译文】

  六月癸未(初八),梁朝大赦天下。

  北魏大旱,散骑常侍兼尚书邢峦上奏说:“过去的圣明天子重视粮食和布帛而轻视金子和玉石,为什么呢?因为粮食布帛可以养民而安国,金玉则无用而败损道德。先帝深深地以奢侈安逸为鉴戒,致力推崇勤俭节约,以至于用纸绢做帷帐和屏风,马的辔头和勒口也都是铜铁的,府库所藏之金,仅够维护开支而已,不再浪费国家的资金而买来积存。到了景明之初,承先帝所开创的升平之业,四境安宁,远近都来归附、通好,于是入贡的贵重之物一箱一箱地相继而来,商贾们也纷纷前来,各种进献纳贡,倍于往常。但是,金玉总是有余,国家财用却常常不足。假如不作出一定的限制,只恐怕年度预算不足,请从今开始,凡不是国家重要而必需的,一概不接受。”宣武帝采纳了这一建议。

  秋季,七月癸丑(初八),梁朝角城戍主柴庆宗献出城池投降北魏,北魏徐州刺史元鉴派遣淮阳太守吴秦生率领一千多人赶赴角城。梁朝派遣淮阴的军队去增援角城不愿意降魏的人,阻断了吴秦生的去路,吴秦生屡次交战,打败了梁朝的援军,于是占取了角城。

  甲子(十九日),梁朝封立皇子萧综为豫章王。

  北魏李崇攻破东荆州叛乱的蛮人,活捉了樊素安,进而讨伐西荆州各部蛮人,使各部都投降归顺。

  【原文】


  魏人闻蔡道恭卒,攻义阳益急,短兵日接。曹景宗顿凿岘不进,但耀兵游猎而已。上复遣宁朔将军马仙琕救义阳,仙琕转战而前,兵势甚锐。元英结垒于上雅山,〔〖胡三省注〗“上雅山”当作“士雅山”。据《水经注》,义阳之东有大木山,即晋祖逖将家避难所居也。逖,字士雅,后人因以之名山。杜佑曰:唐州桐柏县有大木山,晋祖逖为豫州刺史,藏家属于此山。〕分命诸将伏于四山,示之以弱。仙琕乘胜直抵长围,掩英营;英伪北以诱之,至平地,纵兵击之。统军傅永擐甲执槊,单骑先入,唯军主蔡三虎副之,突陈横过。梁兵射永,洞其左股,永拔箭复入。仙琕大败,一子战死,仙琕退走。英谓永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胡三省注〗事见十卷汉高祖四年。〕下官虽微,国家一将,奈何使贼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尽夜而返;时年七十余矣,军中莫不壮之。仙琕复帅万余人进击英,英又破之,杀将军陈秀之。仙琕知义阳危急,尽锐决战,一日三交,皆大败而返。〔〖胡三省注〗马仙琕力战,使曹景宗以大军继之,魏必败退,义阳全矣。〕蔡灵恩势穷,八月,乙酉,降于魏。三关戍将闻之,辛酉,亦弃城走。〔〖胡三省注〗乙酉距辛酉三十六日,太远,或者其辛卯欤!〕

  【译文】

  北魏军队知道蔡道恭死了,对义阳城攻打得更加猛烈了,短兵相接,日日不停。曹景宗驻扎在凿岘按兵不动,只是率兵四处打猎。武帝又派遣宁朔将军马仙琕去援救义阳,马仙琕转战而前,兵势十分勇锐。元英在上雅山修筑战垒,命令诸位将领分别埋伏在山的四周,装出力量弱小的样子,以使梁朝军队上当。马仙琕乘胜而进,直抵北魏军队的长围,袭击了元英的营地。元英假装败逃,引诱敌方,到了平地,纵兵回击马仙琕。北魏统军傅永身着铁甲,手执矛槊,单骑先冲入对方军阵,只有军主蔡三虎随后助战,他们二人横穿敌阵而过。梁朝的兵用箭射傅永,射穿了他的左大腿,傅永拔出箭,再次冲入敌阵。马仙琕一败涂地,一个儿子阵亡,他自己撤退逃走。元英对傅永说:“您受伤了,且回营地去吧。”傅永不肯,说:“昔日汉高祖刘邦脚受伤,但是他用手捂住,不让别人知道。下官我虽然地位微贱,但也是国家的一员将领,岂能让贼人有伤了我方一员将领的说辞呢?”说毕,他就与部队一起去追击,天亮才返回。傅永当时年纪已七十多岁,所以军中无人不夸他为壮士。马仙琕又率领一万多人进攻元英,元英又打败了他,杀了将军陈秀之。马仙琕知道义阳危在旦夕,倾力决战,一日交锋三次,都大败而回。蔡灵恩走投无路了,就于八月乙酉(十一日),投降了北魏。梁朝在三关的戍守将领知道蔡灵恩已经投降了,辛酉(疑误),也弃城而逃。

  【原文】


  英使司马陆希道为露板,嫌其不精,命傅永改之。永不增文彩,直为之陈列军事处置形要而已,英深赏之,曰:“观此经算,虽有金城汤池,不能守矣。”〔〖胡三省注〗史言英伐其功,故深赏傅永能为之陈列。〕初,南安惠王以预穆泰之谋,追夺爵邑。〔〖胡三省注〗穆泰事见一百四十卷齐明帝建武三年。〕及英克义阳,乃复立英为中山王。

  御史中丞任昉奏弹曹景宗,上以其功臣,寝而不治。

  卫尉郑绍叔忠于事上,外所闻知,纤豪无隐。每为上言事,善则推功于上,不善则引咎归己,上以是亲之。诏于南义阳置司州,移镇关南,以绍督为刺史。〔〖胡三省注〗南义阳治鹿城关,隋为黄州木兰县,唐併木兰入黄冈县。〕绍叔立城隍,缮器械,广田积谷,招集流散,百姓安之。

  魏置郢州于义阳,以司马悦为刺史。〔〖胡三省注〗魏收《地形志》,郢州领安阳、城阳、汝南郡。〕上遣马仙琕筑竹敦、麻阳二城于三关南,〔〖胡三省注〗麻阳即今黄州麻城县地。《考异》曰:司马悦传作“豫州刺史马仙琕”,按仙琕于时未为豫州也。〕司马悦遣兵攻竹敦,拔之。

  【译文】

  元英令司马陆希道撰写公开的文书,陆希道写完后,他嫌碑文写得不好,又命令傅永修改。傅永并没有增加文章的文彩,只是一一列举军事处置上的重要措施,元英非常欣赏傅永的修改,说:“看到这样的谋略措施,敌人的城池即使固若金汤,也守不住了。”当初,南安惠王因参与穆泰谋反,被追削爵位和封地,元英攻克义阳之后,于是又重新封元英为中山王。

  梁朝御史中丞任昉向朝廷弹劾曹景宗按兵不前,梁武帝因他是功臣,把事情压下去了,没有治他的罪。

  卫尉郑绍叔忠心耿耿奉侍武帝,凡在外面听到什么,毫无隐瞒地讲给武帝。每次给武帝汇报事情,如果是好事,他就把功绩归结于武帝;如果不是好事,他则把责任归结于自身,因此武帝特别亲近他。武帝诏令在南义阳设置司州,州治所移于关南,任命郑绍叔为刺史。郑绍叔到任之后,筑建城壕,修缮器械,增广农田,积储谷物,招集流散人口,因此百姓安居乐业。

  北魏在义阳设置郢州,任命司马悦为刺史。梁武帝派遣马仙琕在三关南边修筑了竹敦、麻阳两座城堡,司马悦派兵去攻打竹敦,占领了它。

  【原文】


  九月,壬子,以吐谷浑王伏连筹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胡三省注〗吐,从暾,入声。谷,音浴。〕

  柔然侵魏之沃野及怀朔镇,〔〖胡三省注〗汉沃野县属朔方郡,后魏为镇。魏收《志》,太和元年置偏城郡,沃野县属焉。此时镇犹未废也,注已见前。〕诏车骑大将军源怀出行北边,指授规略,随须征发,皆以便宜从事。〔〖胡三省注〗随须者,随军行之所须以为用者也。〕怀至云中,柔然遁去。怀以为用夏制夷,莫如城郭。还至恒、代,案视诸镇左右要害之地,可以筑城置戍之处,欲东西为九城,及储粮积仗之宜,犬牙相救之势,凡五十八条,表上之,曰:“今定鼎成周,去北遥远,代表诸国颇或外叛,〔〖胡三省注〗代表,谓魏代都之塞外也。诸国,谓高车诸部。〕仍遭旱饥,戎马甲兵十分阙八。谓宜准旧镇,东西相望,令形势相接,筑城置戍,分兵要害,劝农积粟,警急之日,随便翦讨。彼游骑之寇,终不敢攻城,亦不敢越城南出。如此,北方无忧矣。”魏主从之。

  【译文】

  九月壬子(初八),梁朝任命吐谷浑王伏连筹为西秦州和河州刺史、河南王。

  柔然国入侵北魏的沃野和怀朔镇,北魏宣武帝诏令车骑大将军源怀出征北方,凡是指挥布置、军需物品的调发等,都授权他全权处理。源怀到达云中,柔然人远遁而去。源怀认为用中原的方法制服蛮夷,最好是修建城池,所以返回后,到了恒、代之地,视察了各镇周围的要害之地,选定可以修城筑寨之处,准备从东到西共修建九座城池,以及选定适合于储备粮食兵器而呈犬牙交错之势可以互相援救的据点,共五十八条建议,表奏朝廷,讲道:“现在迁都洛阳,离开北边非常遥远,故都代京以北的各部落多有外叛,同时又遭受旱灾,出现饥荒,以致戎马甲兵十分中缺去八分。所以,我建议应该依照旧镇那样,为了做到可以东西相望,形势相连,在此修筑城堡,分兵把守要害之地,平时令他们屯田积粮,紧急之时,可以随时应战。柔然游骑之寇,终不敢攻城,也不敢越过城堡而南下。如此,北方就可以无忧了。”宣武帝同意了这一建议。

  【原文】


  魏太和之十六年,高祖诏中书监高闾与给事中公孙崇考定雅乐,〔〖胡三省注〗见一百三十七卷齐武帝永明十一年。〕久之,未就。会高祖殂,高闾卒。景明中,崇为太乐令,上所调金石及书。至是,世宗始命八座已下议之。

  冬,十一月,戊午,魏诏营缮国学。〔〖胡三省注〗据目录,是年置四门小学。袁翻曰:太和二十年敕立四门博士,于四门置学。按自周以上,学惟以二,或尚东,或尚西;或贵在国,或贵在郊、爰暨周室,学盖有六,师氏居内,大学在国,四小在郊。《大戴(礼记)·保傅篇》云:帝入东学,尚亲而贵仁;帝入南学,尚齿而贵信;帝入西学,尚贤而贵德;帝入北学,尚贵而尊爵;帝入太学,承师而问道:周之五学于此弥彰。〕时魏平宁日久,学业大盛,燕、齐、赵、魏之间,教授者不可胜数,弟子著录多者千余人,少者犹数百,州举茂异,郡贡孝廉,每年逾众。

  甲子,除以金赎罪之科。〔〖胡三省注〗听赎事见上元年。〕

  十二月,丙子,魏诏殿中郎陈郡袁翻等义定律令,彭城王勰等监之。

  己亥,魏主幸伊阙。〔〖胡三省注〗自南北分治,人主出行所至,《通鉴》皆曰“如”,自此以后率书“幸”,未晓义例所由变,盖一时失于刊正也。〕

  上雅好儒术,以东晋、宋、齐虽开置国学,不及十年辄废之,其存亦文具而已,无讲授之实。〔〖胡三省注〗晋元帝建武元年,戴邈请建太学,王敦、苏峻之难,学校废矣。成帝咸康三年复立,而儒术终不振。穆帝永和八年殷浩以军兴罢太学生。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征雷次宗开馆教授,而儒、玄、文、史四学并立。齐高帝建元四年,置国子学生二百人,隆昌、建武之间已倚席而不讲矣。〕

  【译文】

  北魏太和十六年时,高祖孝文帝曾诏令中书监高闾和给事中公孙崇考定雅乐,但很长时间还没有完成。恰恰高祖孝文帝驾崩,高闾去世。景明年间,公孙崇担任了太乐令,他向朝廷献上了所调金石乐器以及书,至此,世宗宣武帝方才命令八座,即五曹尚书、左右二仆射以及一令以下的官员们审议鉴定之。

  冬季,十一月戊午(十五日),北魏宣武帝诏令营建修缮国学。当时,北魏国内平静安宁日久,兴学之风大盛,燕、齐、赵、魏等地,讲学授业的人不可胜数,其弟子登记在册者多的有一千多人,少的也有几百名,州里举荐“茂材异等”的卓越人才,郡里举贡孝廉,人数一年比一年多。

  甲子(二十一日),梁朝废除用钱赎罪的法令。

  十二月丙子(初四),北魏诏令殿中郎陈郡人袁翻等人议定设立法规律令,彭城王元勰等人担任总监。

  己亥(二十七日),北魏宣武帝到达伊阙。

  武帝一向喜好儒术,认为东晋、宋、齐虽然开办了国学,但是不及十年都废止了,即使存在,也仅仅是形式而已,没有讲授之实。


 

〔共294卷〕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上一卷 下一卷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