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毛泽东专题 >> 理解毛泽东的两个关键词

 

理解毛泽东的两个关键词

 

文/郭松民 来源:作者微博 2016年09月10日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校


  毛泽东主席的一生,可以用波澜壮阔,矢志不移来形容。他个人的历史,庶几就是一部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新中国的国史。要理解这样一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气势恢宏的历史,可能需要许多关键词,但作为普通中国人来说,我认为记住两个关键词就够了,一是“贡献”,二是“牺牲”。

  先说贡献。我这里指的主要是对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贡献,而不仅仅是指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贡献,当然毛泽东对后两者的贡献也是极其巨大的,可以被恰如其分的概括为“多次从危难中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毛泽东主席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简单地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结束了自晚清以来分裂动荡的局面,重建了统一强大的中央政权。揆诸几千年来的中国历史,这是一个山河再造的伟大工程,考虑到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列强环伺的国际环境,这次统一,甚至比历史上的伟大统一还要更伟大。

  鸦片战争后,由于八旗和绿营的腐败,清廷在镇压捻军和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就不得不依靠带有私人军队性质的湘军和淮军等,造成政权的重心下移。到了八国联军之役,面对朝廷的“勤王”诏书,拥兵自重的南方诸督抚竟将其视为“乱命”,置之不理,坐看联军攻陷北京。这个时候,中央指挥不动地方,清朝其实已经灭亡了,仅仅是还没有被装进棺材里罢了。

  与四分五裂相伴的则是外敌入寇,“几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几乎陷入亡国灭种的深渊。

  毛泽东主席发起并领导的人民战争挽救了中国。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终结了四分五裂,也同时终结了外敌入侵。1950年,刚刚一岁的共和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力拒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于三八线以南。谁能想到,仅仅12年前,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居然会被远弱于美军的日军屠城?

  第二、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实,工业化不是中华民族自己选择的,是西方用坚船利炮代我们选择的,对中国而言,问题非常简单:要么工业化,要么像黑人、印第安人那样被奴役,甚至被灭绝。

  一位学者将工业化的意义概括为与长城、大运河并列的“中国的第三个千年工程”,这是非常恰当的。有了长城,华夏民族作为一个农耕民族才能在游牧民族大规模南下之前,发展出成熟的文明和数千万人口的巨大规模,才不至于像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古埃及人那样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有了大运河,中国才不再是“拼装的地理板块”,而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有了工业化,中国才有了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中的“生存证”,才有继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现代国家。

  中国工业化是不容易的。它不像英国那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可以把工业化的成本转嫁给殖民地,更不像日本那样通过掠取战争赔款来获得,中国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用高积累、低消费的方式筹集。现在一些知识精英喜欢嘲笑票证制度,但殊不知票证不是我们的耻辱,而是我们的“工业化勋章”——因为资源主要用来搞工业了,留给消费的非常有限,票证保证了有限的消费资源在全国各个阶层、各个阶级之间相对平均的分配。有了票证制度,才有了社会的团结,才能在工业战线得到足够资金的同时,保证社会各个阶层基本的生活水平。

  第三、从抗美援朝到抗美援越,进行了五次对外战争并获得全胜,打破了西方的围堵。以中国重返联合国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标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平等和有尊严的一员。

  有了这一切,中国才有了晚近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国际地位。在一定意义上说,新中国的前三十年,是一个不断积聚“势能”的过程,而后三十年,则是一个“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2012年夏秋之交,由于日本擅自宣布钓鱼岛国有化,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大规模抗议运动。8月15日那天,我站在日本大使馆门前,看着一排排游行的市民走过,他们举着同一个人的画像——毛泽东主席!我忽然意识到,承平时代人们也许没感觉,但当中华民族遇到某种危机需要找一个精神寄托时,只能找毛泽东主席!在这样的时机和场合,举毛泽东主席之外的近代以来任何一个政治人物的画像,都更像是一种讽刺!

  毛泽东主席不仅是属于中国共产党的,他首先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毛就是反民族。

  再说牺牲。牺牲对于毛泽东主席,首先指的是他个人的牺牲。

  1927年八七会议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希望毛泽东随他到上海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但毛泽东却执意要到湘赣边界去领导秋收起义。当其时也,毛泽东有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有领导农民运动的经验,唯一缺少的就是领导军事斗争的经验。这一去,毛泽东实际上做好了为落实“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新路线而牺牲个人生命的准备。

  此后的历史就无须多说了。无论是井冈山上还是长征途中,无论是重庆谈判还是转战陕北,牺牲的危险都随时与毛泽东相伴。

  毛泽东主席的牺牲,都是他自己主动选择的,领导秋收起义是这样,待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已经是“烈士暮年”的毛泽东主席,再次决定为了保持政权的人民性而不惜“跌得粉碎”时也是这样。不过这一次,毛泽东主席求仁得仁,果然“跌的粉碎”了,他终于和他已经牺牲的六位亲人一样成了烈士!

  牺牲对毛泽东主席而言的第二个含义,则是他的至亲。

  观察毛泽东处理和亲人之间的关系,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当革命前景出现不确定性,有可能失败时,他不仅自己挺身而出,也鼓励亲人倾情加入;而当天下太平,可以安享革命果实时,他则对亲人严加约束,不让他们因为和自己的关系而获得特权。

  毛泽东主席的妻子、弟弟、堂妹、侄子等,都是在血雨腥风的二十年代参加革命的,也都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陆续牺牲。1946年,毛泽东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尽管他是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高才生,有在苏德战场指挥机械化部队的经验,中国革命刚好又进行到一个凯歌行进的转折点上,但毛泽东主席并不给他任何“镀金”的机会(同样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刘亚楼回国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而是让他去当农民、搞土改、下工厂,完全是作为一个普通干部来使用。但是,当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被迫出兵参战,面对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战争结局充满不确定性时,毛岸英却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志愿军,也成了第一批牺牲的志愿军烈士。

  抗美援朝之后,国家再次进入承平时代。毛泽东主席的亲属,有的是普通干部,有的在校读书,并无特殊之处。到了新中国成立第17个年头的时候,一场新的革命风暴降临中华大地,不确定的前景再次出现了。于是,毛泽东主席又“纵容”自己的亲属陆续加入,在毛泽东主席去世之后,他们都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牺牲,再次降临到毛泽东家族的头上!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也许,毛泽东主席和他的亲人,就是用来牺牲的?有了他们的牺牲,才有了中华民族无限光明的前景!

  感恩毛泽东,有了你的贡献,我们今天才能够十分奢侈的谈论“中国梦”!

  感恩毛泽东,有了你和你的亲人的牺牲,我们才理解了什么叫不朽,什么叫崇高,什么叫活在人民的心中便是永生!

  贡献不会被湮灭,牺牲也将会被永远铭记!毛泽东主席用自己的牺牲再造了中华民族,自己也和中华民族融为一体,保卫毛泽东主席,就是保卫中华民族,也是保卫我们自己!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