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散文杂说选汇 >> 道学外传


   

道学外传

 〔清〕严复
  

注释:劳燕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吾闻欧人之谈中学者曰<2>:古之史学<3>,徒记大事,如欲求一代之风俗、以观历来转变之脉络者,则不可得详<4>,是国史等于王家之谱录矣<5>。今之史学则异是<6>,必致谨于癌阎日用之细、起居笑貌之琐<7>,不厌其烦,不嫌其鄙,如鼎象物,如犀照渊<8>,而后使读史者不啻生乎其代<9>,亲见其人,而恍然于人心世道所以为盛衰升降之原也<10>。若是,则论世者慎毋遗其细矣<11>。今与诸君论其细者,可乎? 夫学术之归<12>,视乎科举<13>;科举之制,董以八股<14>;八股之义,出于《集注》<15>;《集注》之作,实惟宋儒<16>;宋儒之名,美以道学。村学究者,其史家《道学列传》之果耶<17>! 自明以八股文取士,而义必限以朱注,迄于今日,六百余年。遂至无论何乡,试游其地,必有面带大圆眼镜,手持长杆烟筒,头蓄半寸之发,颈积不沐之泥<18>,徐行偻背<19>,阔颔扁鼻<20>,欲言不言,时复冷笑,而号为先生长者其人者。观其人,年五、六十矣;问其业,以读书对矣<21>;问其读书始于何年,则又自劝始矣。夫人自六、七岁入塾<22>;至五、六十岁,中间又未尝隶军、服贾<23>;即偶入仁,亦未尝膺烦剧<24>。则度其四、五十年间<25>,日日均可读书。质虽驽下<26>,无创得之智,无远略之怀<27>,但能循途守辙<28>,日诵数十行;时日即多,意者亦必有可观者焉<29>。试入其室,笔砚之外,有《四书味根录》《诗韵合壁》《四书曲林》<30>,无他等书<31>。其尤博雅者<32>,乃有《五经汇解》之经学<33>,《纲鉴易知录》之史学<34>,《古文观止》之古文<35>,《时务大成》之西学<36>。 微问之曰<37>:“先生何为乐此?”答曰:“国家之功令在是也<38>。”问曰:“功令脱攻<39>,先生奈何?”答曰:“功令曷为而改哉<40>!天下之文,未有时文若者<41>。惟时文之义理格律乃能入细<42>,凡文之不从时文出者,尽卤莽灭裂耳<43>。且功令若改,则国家将亡矣。汝毋为此亡国之言。”问曰:“然则先生于时文观其深乎?”答曰:“然。余之文崇理法<44>。”问曰:“不识时文之理法,上帝所令乎?教主所制乎<45>?国宪所颁乎<46>?且时文之义理,即圣门之义理乎<47>?”则色然而不应<48>。 知其怒,哀其既老,思有以慰之,曰:“先生之齿长矣<49>,岁所入似若为丰矣<50>,盍谋所以娱此暮年者<51>!”答曰:“予不也稍纵也,将以遗之子孙<52>。”问曰:“度先生之力,即极约<53>,量不能致千万金<54>。子孙而贤<55>,何以此为<56>?子孙而赖此<57>,则又非先生之所望矣!”则又色然而不应。 知其不可告,思以他辞乱之<58>,曰:“先生亦阅报乎?”答曰:“亦偶阅之。然今日之报,即今日天下之乱民也<59>。西人之来<60>,谋利而已,本无大志,且穷奢极欲,衰将及之。而各报乃日日以瓜分为言,是不啻导西人之至,而胁中国以必从。愚用自用,贱而自专,灾必及之矣<61>。况民主者,部落简陋之习也<62>,各报艳称之<63>。不知支那即改民主<64>,汝未必即伯里玺天德<65>;支那即开议院<66>,汝未必即议员<67>;若支那真瓜分,吾辈衣食自若也<68>。汝胡以此晓晓为<69>?甚矣!各报之为今日天下之乱民也!”于是问者亦遂不敢复请。 夫支那积二千年之政教风俗,以陶铸此辈人材<70>,为木密矣<71>,为时久矣,若辈之多,自然之理。以钱财为上帝,以子孙为灵魂,生为能语之马牛,死作兵之僵石<72>,悯侧不暇,安用讥评<73>!独恨此辈既充塞国中,岂无上膺执政之权、下拥名山之席者<74>?而今乃奉五百兆黄胄,二千年圣神之教,以所若辈之位置,返之仁人志士之用心,当咸以为不可也<75>!是以不惮酷讥<76>,轻薄之责<77>,形容一二<78>,以例其余<79>。 读此文者,当思人之为恶,虽千转万变,而一由于心地之不明<80>。若辈既心地不明,则若当时虽无为恶之心,而将来必有致祸之实。支那与日本种相同,而教亦相若<81>,乃以十倍之地而不及日本者,非视此辈之多寡,为国势之盛衰耶?故愿有事权者遇此人<82>,毋使事权落此人之手;有子弟者遇此人,毋使子弟听此人之言。


  【注释】

  <1> 道学:宋儒的哲学思想,以继承孔孟“道统”,宣扬“性命义理”之学为主。 外传:传记文的一种。凡人物为正史所不载,或正史已有记载而别为作传、记其遗闻逸事,叫外传。
  <2> 欧人:欧洲人。
  <3> 古之史学:指封建地主阶级的史学。
  <4> 不可得详:不能得到详细的情况。
  <5> 王家之谱录:帝王的家谱。
  <6> 今之史学:指资产阶级的史学。异是:跟这咱情况不同。
  <7> “必致谨”句:意谓必须留神记述民间日常生活中人事方面的细节。闾阎,古代平民住宅区,指民间。起居,日常生活。
  <8> “如鼎象物”二句:比喻史学要把社会的具体情况清楚地反映出来。如鼎象物,出自《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杜预注:“象所图物,著之于鼎。”即把许多怪物的形象铸在鼎上。如犀照渊,出自《晋书·温峤传》:“峤旋武昌,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其夜梦人谓已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后来便以犀照比喻明晰事理。
  <9> 不啻:不异于。
  <10> “而后”句:意谓然后能够使人清楚地了解到人心世道是国家兴盛衰微的原因。世道,社会风气。原,原由。
  <11> 毋遗其细:不要遗漏小事。
  <12> 归:归宿。
  <13> 科举:从唐代开始,以科目取士,叫做科举。
  <14> 董以八股:以八股文为标准。八股,明清科举制度规定的一种考试文体,段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的四段各有两股两相排比的文字,共为八股。董,正,标准。
  <15> 《集注》:指南宋理学家朱熹所编的《四书集注》。
  <16> 儒:学者。
  <17> “村学究:二句:意谓乡村里的道学先生的出现,是史学家宣扬宋儒道学的结果。学究,唐代取士,明经一科有“学究一经”的科目;宋代简称学究,为礼部贡举十科之一。本来学究是指读书人,后用怪专指迂腐浅陋的读书人,常称村学究。《道学列传》,无代脱脱等所编的《宋史》中,专门设有《道学列传》,以颂扬宋儒程颢、程頣和朱熹等人。
  <18> 沐:沐浴。
  <19> 徐行:慢走。偻(lǚ 吕)背:驼背。
  <20> 阔颔(hàn 汉):宽下巴。
  <21> 对:回答。
  <22> 塾:私塾,旧时教学的地方。
  <23> 隶军:从军。服贾:经商。
  <24> “即偶入仕”二句:即使偶尔做官,也未曾承办过繁重复杂的事情,入仕,做官。膺 ,受,承受。剧,繁难,繁重。《后汉书·曹世叔妻传》:“不辞剧易。”
  <25> 度:估量,估计。
  <26> 质虽驽下:才能虽然低劣。驽下,指才能低下的如驽马。
  <27> “无创得“二句:没有独创的智慧,没有远谋的胸襟。
  <28> 但:只。循途守辙:因循守旧的意思,即所谓走老路。
  <29> 意者:料想。
  <30> 《四书味根录》:清代金澂所著,是一部用宋儒观点解释《四书》的书。《诗韵合壁》:清代汤文璐编的一部做诗用的韵书。当时科举考试除了要做八股文之外,还要做一首律诗,所以村学究也得备有此书。《四书曲林》:清代江永著,是一部将《四书》中的典故和词句分类编成的工具书。
  <31> 他等书:别的种类的书。
  <32> 尤:特别。博雅:渊博文雅。这里是讽刺语。
  <33> 《五经汇解》:《五经》注解的汇编。
  <34> 《纲鉴易知录》:清代吴乘权编,是一部用儒家观点编成的编年体的简要史书。
  <35> 《古文观止》:清代吴楚材等选编。
  <36> 《时务大成》:清代末年,洋务派提倡“通达时务”,为了迎合他们的需要,曾有大量所谓讲“时务”的书出现,《时务大成》就是其中的一种。西学:清末称欧美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为西学。
  <37> 微问:细问。
  <38> 功令:古时国家对学者考核和录用的法令程规。
  <39> 脱:倘若,或许。《后汉书·李通传》:“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40> 曷为:何为,为什么。
  <41> 未有时文若者:即“未有若时文者”的倒文,指八股文。
  <42> “惟时文”句:意谓只有八股文的内容和形式才能细致入微。义理,旧时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这里是指八股文的内容而言。格律,韵文的体制和格式。这里是指八股文的形式而言。 <43> 卤(lǔ 虏)莽灭裂:出自《庄子·则阳》:“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这里是粗率破碎的意思。
  <44> 崇理法:注重义理格律。
  <45> 教主:某一宗教的创始人,这里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46> 国宪:国法。
  <47> 圣门:圣人。
  <48> 色然:面色改变,不高兴的样子。
  <49> 齿:指年龄。
  <50> 岁所入:一年的收入。
  <51> “盍谋”句:为什么不想办法使晚年过得愉快一点呢?
  <52> “予不敢”二句:我不敢稍微多用一分钱,准备将来把自己的积蓄都留给子孙后代。纵,放纵,指多花钱。
  <53> 极约:极端节约。
  <54> 量:料。
  <55> 而:假设连词,如果。
  <56> 何以此为:靠这个干什么?
  <57> 赖:靠。
  <58> 他辞:别的话。乱:打乱,岔开。
  <59> 乱民:犯上作乱的人,这里是指扰乱民心。
  <60> 西人:西洋人,外国人。
  <61> “愚而自用”三句:出自《中庸》:“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也。’”意谓愚蠢而自作主张,下贱而自以为是,象这样的人,灾难一定会降临到他的身上哩。
  <62> 部落:一种比较原始的社会组织单位由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
  <63> 艳称之:用艳丽的文辞去称赞它。
  <64> 支那:外国人称中国为支那。旧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声教远被,外国于是叫我国为秦。支那即是秦音之转。
  <65> 伯里玺天德:英文“总统“一词的音译。
  <66> 议院:议会。
  <67> 议员:在议会中有正式代表资格,亨有表决权的成员。
  <68> 自若:照常。
  <69> “汝胡”句:你为什么因恐惧而大叫大嚷呢?
  <70> 陶铸:烧制瓦器和镕铸金属,比喻造就、培育。《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71> 术:手段。密:精密周到。
  <72> 僵石:顽石。
  <73> “悯恻”二句:意谓怜悯他们都来不及,何和去讥讽评论他们呢!悯恻,怜恤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
  <74> “独恨”二顺:只恨这种村学究既然充塞全国,难道里面没有人在上头掌握政权、在下头主持教育事业的吗?名山之席,清代称书院负责人为山长,名山之席就是指出长。
  <75> “而今”五句:意谓如今竟敢南献五亿炎帝和黄帝的后代,两千年神圣的政教,去听凭他们的摆布,仁人志士如果想一下这件事,应当都会认为不行的啊!兆,百万。炎黄,传说中的我国上古帝王炎帝和黄帝。旧是中国人常自称为炎黄子孙。胄(zhòu 昼),后代。位置,安排,布置。文天祥《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斯丘亦乐哉,未老先位置。”咸,都。
  <76> 不惮:不怕。刻酷:刻薄严酷。
  <77> 轻薄:轻佻浮薄。
  <78> 形容:描摹,描写。
  <79> 例:比照,比似。
  <80> 一:全,都。
  <81> 相若:相似。
  <82> 事权:作事的职权。《说苑》:“逐鱼者趋,逐兽者趋,非乐之也,事之权也。”

  --- 相关资料 ---

  清·严复 (1853-1921)

   严复,字又陵,号几道,福建侯官(今福州市郊区)人。曾留英学习海军,历任清代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学部名词馆总纂等职。辛亥革命后,任京师大学堂校长。他前斯主张君主立宪和变法,影响很大;晚年思想日趋反动,拥护袁世凯称帝。著有《瘉壄堂诗集》等。这是1898年6月5日严复发表在天津《国闻报》上的一篇杂文。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和签订,使多灾多难的旧中国再一次蒙受了外国侵略者的奇耻大辱。当时,举国激愤,群情鼎沸。而在这种强烈的爱国气氛之中,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家,便效法于西欧,乘机发动了一场改良主义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们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而要变法,就必须大力提倡新学,铲除盘踞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内达两千年之义的旧学。至于当务之急,便是废止八股,扫荡陈腐的宋、明理学。本文正是在变法与反变法、新学与旧学的尖锐斗争中,应运而生的。 在这篇杂文里,作者以绘画式的笔触,生动细致地刻划了一个死守经义、空疏浅薄、昏庸腐朽、利禄熏心的材学究的形象。这一形象意义,不仅在于对封建社会一般道学先生的典型概括和批判,而且也是对当时叫嚷“圣人之道,百世不殆”的顽固派的辛辣嘲讽。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