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散文杂说选汇 >> 爱莲说


   

爱莲说<1>

 〔宋〕周敦颐
  

译注:璞如子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5>,不蔓不枝,香远益清<6>;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8>;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10>;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2>。


  【译文】

  水上及陆上的草本或木本花卉,令人喜爱的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盛行喜爱牡丹。我偏爱那出自淤泥却不染一丝污浊的莲花!沐浴于清波之中而没有妖艳之气,内中贯通而外身笔挺,没有那么多枝蔓,且飘香四远,给人以清馨;她立姿秀美,静静地植根于那里,只可远处观赏而不可近前戏弄把玩。

  依我看: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则是花中的君子。唉!对菊的爱,陶渊明之后少有耳闻;对莲的爱,与我相同的还有谁呢?而对牡丹的爱,才是适合众人的。


  【注释】

  <1>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是一篇议论散文。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雩都(今江西省于都县)罗岩,有诗刻石。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遂作“爱莲说”相赠,并被付诸石刻。该刻石附记道:“舂陵周惇实撰,四明沈希颜书,太原王搏篆额,嘉祐八年五月十五日江东钱拓上石。”(见梁绍辉《周敦颐评传》)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八十一·书濂溪先生爱莲说后》中说:“先生尝以“爱莲”名其居之堂,而为是说以刻焉。”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任南康军时,曾亲自抄写“爱莲说”,刻石树碑于“濂溪书堂”。
  “说”是古代文体之一。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类序》:“按: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2> 花有草本、木本之分。此句是说:水上及陆地上的草本或木本之花,令人喜爱的有很多。 蕃(fán):多。
  <3> 此句是说: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
  <4> 李唐:因唐代是李家开创的天下,故而称之。又如赵宋。 莲:莲花。染:玷污,染上污浊。
  <5> 濯(zhuó):洗,洗浴。 清涟:清波。 妖:喻妖艳而不雅。 中通外直:指中间贯通而外干挺直。
  <6> 此句释解:没有那么多枝蔓,且香气远播,给人以清馨。 益:有益于(空气的清馨)。于此若译成“更加”,就有些不通顺了。
  <7> 亭亭:此指立姿秀美,即所谓亭亭玉立的样子。 静植:静静地植根于那里。 不可亵玩焉:不可戏弄把玩。
  <8> 予谓菊:我说菊,是花中的隐士。
  <9> 噫:文言中感叹词,于此表示有所感悟。类同于近代词语的“唉”,不要用现代的感叹词“哎呀”来翻译。
  <10> 陶后鲜有闻: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鲜:少,鲜见。
  <11> 同予者何人:有谁与我相同?
  <12> 宜乎众矣:适宜于众人。 宜:适合。 乎,于此相当于介词“于”。


  --- 相关资料 ---

  宋·周敦颐简介 (1017-1073)

  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晚年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城。曾游览庐山,为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其诗道:“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故居濂溪以名之,遂定居于此,并将原在故里的母亲郑木君墓迁葬于庐山清泉社三起山。敦颐卒,亦祔葬于母亲墓旁。以后子孙,世居衍嗣于江州。

  周敦颐性情朴实,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以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

  有《周子全书》行世,“濂溪书院”是他曾经教学的讲坛。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被誉为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但其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后来的南宋学者胡宏,对周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也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他的《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周敦颐之名因而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传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无为也。”逵悟,囚得免。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