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现代诗词 >> 八指头陀诗选集

  
  

 



八指头陀诗选集





  

  


  释·敬安(1852-1912),字寄禅,别号:八指头陀。湖南湘潭人氏,俗姓黄,名读山,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自称宋黄山谷后裔。敬安七岁失母,十二岁失父,兄弟寄养于祖父家。曾从师塾学《论语》,不久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后以替人牧牛餬口。敬安勤奋好学,边牧牛边读书,条件虽苦,倒也其乐融融。后曾被收为学校校工,又辗转为富家书僮,期间遭受种种虐待。同治七年(1868年),便到湘阴法华寺,从东林和尚出家,取法名敬安,字寄禅,时年十六。冬天在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和尚受比丘戒。受戒后,便到衡阳岐山仁瑞寺,从恒志和尚学禅。因曾于阿育王寺烧残二指,并剜臂肉燃灯供佛,故自号八指头陀。他虽识字不多,然天资聪悟,曾做为苦行僧遍游江南。二十三岁偶吟“洞庭波送一僧来”,传为佳句。其咏梅诗亦可谓臻至清灵妙空境界:“本来无色相,何处著横斜?”“传心一明月,埋骨万梅花”。

  一八八四年,头陀还乡,与名士交往,与齐白石杨度交友,曾问学于王闿运门下,声誉日隆。历任衡阳罗汉寺、衡山上封寺、大善寺、长沙上林寺、宁波天童寺等住持。辛亥革命时,教界骚然,头陀纠合江苏、浙江的有志之士,在上海组织中华佛教总会,以期统一僧界,被推选为会长。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春,头陀请求南京临时政府保护寺产。不久,与北京政府发生冲突,愤极而客死法源寺,享年六十三岁。其一生留下诗篇1900多首,有《八指头陀诗集》十卷、《续集》八卷、《白梅诗集》一卷行世。其品行高洁,既于禅界德高望重,又“冷眼热肠”,是位高度爱国之僧。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称之为“当世第一流诗僧”“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大师圆寂前一年,在天童山青凤岗营建塔院,取名“冷香”,并环植梅花,故世人又称其为“白梅和尚”。

  八指头陀去世后,俗家弟子杨度为其保存诗集遗稿,刊刻时为之作序。旧北平、台湾及湖南、浙江均有出版,后来版本有赵朴初先生题签。
  本诗集资料来源于网络,整理编辑时采用“负离子博客”资料为第一蓝本。诗集后附民国徐世昌编选《晚晴簃诗汇》二百卷本收录敬安诗二十四首。另附敬安诗二十题,摘自诸论坛。

          璞如子谨记 2008.12.06
 


  ---- 相关资料 ----
  
近代高僧八指头陀


 
 

〔共1頁〕


八指头陀诗集序

文/杨度

  予世居湘潭之姜畲。寄禅师为姜畲黄姓农家子,幼孤贫,为人牧牛,十余岁时,投山寺出家为僧,然两指供佛,故名八指头陀。师长予将二十岁,予幼时即闻乡有奇僧,具夙慧,能为诗,初不识字,以画代书,不知壶字辄画壶形。其时,姜畲铁匠张正晹及予妹叔姬,皆不学诗而自能诗。邻居三里以内有此三异,乡人传以为奇。而王湘绮先生,隐居云湖,相距才十余里,予辈咸师事之。其地又有老农沈氏,能学陶诗,群呼为沈山人。又有陈梅羹处士,亦居姜畲,博学能诗,不事科举,刻有陈姜畲集。一乡之中,诗学大盛,高谈格调,卑视宋明汉魏三唐,自成风气。
  惟师自出家后,远游于外,其先茔在姜畲,偶归拜墓,因来相访,予始识之。闻其自言初学为诗甚苦,其后登岳阳楼,忽若有悟,遂得句云“洞庭波送一僧来。”后游天童山,作白梅诗,亦云灵机偶动率尔而成。然师诗格律谨严,乃由苦吟所得,虽云慧业,亦以工力胜者也。师曾宿予山斋,予出屏纸,强其录诗,十字九误,点画不备,窘极大汗,书未及半言,愿作诗以求赦免,予因大笑,许之。
  自后,师不再归,予亦出游湖海,流离十有余载,中间未曾一见,惟予居日本时,师自浙江天童山寄诗一首而已。民国元年,忽遇之于京师,游谈半日,夜归宿于法源寺,次晨,寺中方丈道阶法师奔告予曰“师于昨夕涅般矣。”予询病状,乃云无病。道阶者,亦湖南人,妙解经论,善修佛事,师之弟子也。予偕诣寺视之,遣归葬于天童,并收其平生诗文遗稿以归,待乞湘绮先生为删芜杂以之付刊。先生暮年耽逸,久未得请,予亦因政变身为逋客,未暇及此,湘绮先生旋复辞世。更越二载,予得免名捕,复还京邑,始出斯稿以付手民,然未敢为删定,仅整齐次第之而已。
  师诗曾由义宁陈伯严、湘乡王佩初、同县叶焕彬先后为刊十卷,其未刊者八卷,师自定为续集,今为辑合而全刻之,附以杂文,都为十九卷。道阶及予妹婿王君文育、同学喻君味皆、友人方君叔章,为之校字。文育,湘绮先生第四子也。凡校刻经八阅月而始成,距师逝世逾七年矣。世变孔多,劫灰遍地,而此稿犹存。端忠悯辛亥南行,从予借取叔姬诗稿以去,云将钞稿见还,后乃携以入蜀。革命事起,端既被害,稿亦遗亡,副本虽存,然不备矣。予丙辰岁逋亡,出京之日,随身手箧所储只此故人遗稿,故未散灭以至于今。执彼例兹,宁非独幸。世间生灭无常,一切等于此物,师何必有此作,予何必无此刊。事与教法无关,而于因缘足述,故详叙之于此。

             民国八年十二月湘潭杨度序。


 
 

登岳麓山呈笠云长老

欲觅三乘法,来参一指禅。人天开觉路,衣钵得真传。

水到源头活,山从雨后妍。拈花曾示我,微笑证前缘。



题笠公禅房

阶下绿痕绿,庭前草色青。禅心自清静,世事付苍冥。

入定猿知护,谈经鹤解听。蒲团人坐久,问法欲忘形。



偶作

长啸返林壑,息心了无求。盈虚有真宰,得失忘喜忧。

怀此得真趣,因之绝世游。烟霞最深处,麋鹿皆吾俦。



途中述怀

一瓶一钵暮山过,戴月孤身入薜萝。觉路未开归路近,芒鞋空踏白云多。



送海风上人行脚

南询从此始,烟水浩漫漫。一钵飘然去,千山次弟看。

江云春树碧,海月夜钟寒。处处随缘住,无求梦亦安。



暮春偶感

细雨孤窗冷,闲吟感暮春。落花飞献佛,野鸟欲亲人。

世外诗情淡,山中道味真。此心如暮石,何处着些尘?



游金山江天寺

久慕江天寺,今朝锡此临。山常浮镜面,翠欲滴波心。

龙窟依禅窟,潮音杂梵音。高僧行道处,不受一尘侵。



出定吟

禅宫寂寂白云封,枯坐蒲团万虑空。定起不知天已暮,忽惊身在明月中。



元妙上人从南岳来,以雪樵禅有题福严丈室之作示余,因次韵

明月清风一杖担,现成公案不须参。目前万法惟心法,何用逢人觅指南。



山居二首

其一

古洞云深别有天,偶携僧侣此安禅。数椽茅屋牵萝补,一枕寒松伴鹤眠。
习定每从岩腹内,生涯尽在钁头边。山居寂寞无烦恼,火种刀耕效昔贤。

其二

一住深山便学呆,通身有口也难开。着衣吃饭成多事,啸月吟风自少才。
扫地每嫌黄叶落,闭门常怕白云来。惟将小境勤磨拭,不肯轻轻受点埃。



童子

吾爱童子身,莲花不染尘。骂之惟解笑,打亦不生嗔。
对镜心常定,物欲蔽天真。



答柳溪居士

何必山巅与水涯,安心随处便为家。有人问我西来意,笑指长天落晚霞。



题天台十甲子老僧坐禅处

万木森寒入翠微,飘然鹤发久忘机。溪声毕竟无今古,山色何曾有是非?
涧草自迷游客屐,岩花时落坐禅衣。问师何代天台住?手种青松已十围。



答鲁封居士问天台次韵

山家日日饭胡麻,此事寻常不欲夸。惟有道人风味别,每从峰顶嚼红霞。



住山吟,为与了上人作

结庐人境外,终日掩柴关。法侣檐前树,禅心雨后山。
种松期鹤宿,扫石待云还。寂寞幽栖子,忘机与物闲.



薄暮偕瘦松龙山散步

兴来驱我去,薄暮入云深。流水半江月,松风万壑琴。
归渔喧渡口,晚磬出疏林。与子一为乐,弥生清净心。



山中漫兴

酷爱翠微间,风光分外闲。红泥肥紫芋,白石瘦青山。
流水落花去,夕阳飞鸟还。终年无客到,寂寞掩柴关。



游岳阳楼

危楼百尺临江渚,多少游人去不回。今日扁舟谁更上?洞庭波送一僧来。



送春

一枕烟霞睡味赊,不知春去野人家。数声啼鸟幽窗外,惊起山僧扫落花。



登湘阴神鼎山

层峦叠嶂碧摩空,引我登临思不穷。三径黄花疏雨外,一林红叶淡烟中。
云封古洞无僧住,翠锁寒松有路通。踏破芒鞋游未遍,夕阳西下听鸣鸿。



山中绝粮

十日山居九绝粮,拾些橼粒点饥肠。可怜清味无人识,分与牧童樵客尝。



暮游玉泉寺

夕阳林谷暝,众鸟亦知还。凉月一渠水,残云数点山。
偶随寒磬入,欲共老僧闲。夜久群动息,轻烟澹碧鬟。



题湖山亭

几树梅花遮矮屋,四围山色入空亭。深春有客乘舟至,冲破平湖一线青。



安贫吟,代南溪山人作

平生甘淡泊,守拙安林泉。寒岩灶常冷,穷井雪难填。
绳床不盈尺,茅屋才数掾。衣食虽不足,幸无尘事牵。
贫贱可行乐,风月不论钱。有时游兴至,一身轻如烟。
拄杖追白鹤,箬笠补青天。或坐古松边,自抚伯牙弦;
或卧梅花下,高咏秋水篇。胸中随所适,孤云与之然。



访育王心长老作

行行不觉远,入谷已残曛。松翠近可掬,泉声咽更闻。
水清鱼嚼月,山静鸟眠云。寂寞双林下,烟霞长属君。



别杨灵荃社友

唱罢骊歌思悄然,山含落日水含烟。却愁今夜江头月,独照离人上客船。



秋夜怀云崖禅友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题天台十甲子老僧坐禅处

万木森寒入翠微,飘然鹤发久忘机。溪声毕竟无今古,山色何曾有是非?
涧草自迷游客屐,岩花时落坐禅衣。问师何代天台住?手种青松已十围。



登岳麓山呈笠云长老

欲觅三乘法,来参一指禅。人天开觉路,衣钵得真传。
水到源头活,山从雨后妍。拈花曾示我,微笑证前缘。



题笠公禅房

阶下绿痕绿,庭前草色青。禅心自清静,世事付苍冥。
入定猿知护,谈经鹤解听。蒲团人坐久,问法欲忘形。



元旦夕普茶示众

新者自新,旧者自旧。知新不新,知旧不旧。
洗尽繁华,野风吹放。



白梅

人间春似海,寂寞爱山家,孤屿淡相倚,高枝寒更花。
本来无色相,何处着横斜?不识东风意,寻春路转差。


论道七言诗

石烂松枯懒问年,龙眠虎卧各安然,固知静者心多妙,莫怪山僧语太颠。
大地平沈犹是妄,虚空粉碎未为禅,欲参最上真乘法,百尺竿头进步前。

林间小住已年年,扫石为床枕木圆。闲剪溪云将衲补,淡收山翠当茶煎。
半钩白堕岩前月,一线青来树里天。无事岩中时宴坐,浑忘十圣与三贤。

身似孤云无定踪,南来三度听霜钟。人方见雁思乡讯,山亦悲秋见病容。
佳句每从愁里得,故人多向客中逢。自爱未了头陀愿,辜负云峰几万重。



泊空岩上杜公亭

杜老留题处,征帆又此停。水痕侵岸白,岳色向人青。
樯燕飞何处,江猿不可听。劫来一凭眺,落叶满空亭。



暮秋偕诸子登衡阳紫云峰

紫云最高处,飞锡共登临。秋老山容瘦,天寒木叶深。
西风孤鸿唳,流水道人心。坐久林塘晚,寥寥钟梵音。



答尹和白

镇日焚香礼翠微,松花落满水田衣。柴门寂历生幽草,除却孤云客到稀。



将之南海赋别

旧院安禅处,经年锡一临。欲辞溪涧水,去听海潮音。
白发怜师老,青山怅别深。空门本无我,那有去来心。



玛瑙寺怀古

地僻云深少客来,梵王宫殿尽尘埃。凄凉一片西湖月,犹照生公旧讲台。



与与了上人话旧

当时楚水岳云间,持钵从游鬓未斑。一十二年如电拂,白头相对话岐山。



送元松上人还日本

沧海渺无极,乡关何处边。归帆遥向日,岛树远含烟。
洗钵鲸吞水,窥斋鸟入船。此行应不负,了悟大乘禅。



碧湖亭晚眺

会春园里乱栖鸦,佳宴堂前日影斜。洗尽繁华一湖水,野风吹放白莲花。



谒黄庭观

偶乘独往意,来谒魏元君。谷黯松杉合,天清鸾鹤闻。
灵芝含秀色,仙石绣苔纹。坐久诸缘息,晴空生片云。



梦登岳阳楼观湖中大雨作

天地忽异色,元阴合一湖。迅雷翻地轴,高浪蹴天衢。
风雨作远止,鱼龙喘未苏。但令膏泽遍,何敢怨泥涂。



雷池晚眺

层峦忽已暝,稚子语烟深。欲问入山路,惟闻流水音。
闲云不出岫,倦鸟自投林。万古雷池月,泠然鉴我心。



赠漱石和尚

漱公法门旧,头白卧青岑。借问看云意,能无出岫心。
烟萝身外满,岁月定中深。不动广长舌,松杉演妙音。



高台寺观念庵松

高台寒雪晓相过,爱看松枝挂碧萝。珍重枯禅勤护惜,念庵手植已无多。

  注:太虚大师以花来总结八指头陀一生的因缘──梦兰而生,睹桃而悟,伴梅而终。以花为因缘,以花为觉悟,以花为寄托,以花为庄严。
 


咏怀诗十首

其一

昔余慕灵异,南游经九疑。复泛蓬山舟,远游浮丘期。
隆冬草木茂,朱华何葳蕤。湘灵拊瑶瑟,海若扬桂旗。
仙人隔烟语,贻我琼树枝。云此最吉祥,佩之忘忧思。
长跪谢仙人,此物非我宜。

其二

我本自在仙,一念落人间。人羊既更易,识性亦推迁。
舍身复受身,来去如轮旋。白骨何峨峨,高于毗富山。
已忍多生恸,乐土何由还。

其三

疾风扬波涛,起灭无端倪。波波相续流,宁复住斯须。
嗟余久沉沦,泊然无止依。真源失湛寂,谁能鉴渊微。

其四

步出城西门,高坟何累累。年深坟土裂,白骨委蒿莱。
坟傍哭者谁,云是白骨儿。生既为死泣,死亦待生悲。
哀哉亿千劫,无有泪绝时。

其五

弱龄逢丧乱,田园逐萧条。坐为衣食故,豪门屈见招。
顾无五斗禄,宁折壮士腰。拂衣谢城阙,高步凌风霄。
金仙虽云远,灵鹫尚岧嶤。超然方外游,永用泯尘劳。

其六

去岁展先茔,路栖桑树边。村老向我言,此桑齐汝年。
汝父昔在时,耕此桑下田。人牛今无迹,兹意复谁怜。
感此不能语,涕下如流泉。

其七

余生秉微尚,块独甘云栖。幽涂盛荆棘,兰蕙何离披。
鸱鸮相叫啸,猿狖复鸣悲。真如既不变,万有徒纷驰。
将舍有漏身,一饱豺虎饥。

其八

吾钦忍辱仙,运心仁且慈 。手持如意珠,百劫行檀施。
宏法亦已勤,六师谬见疑。冤亲普平等,焦芽同时滋。
智果既圆成,永为天人师。

其九

少读高僧传,抗志希远公。澄神五峰表,灭影二林中。
迟回虎溪月,缅想刘雷踪。斯人邈千载,莲漏犹未终。
涔涔浔阳潮,汩汩恨何穷。

其十

我闻安养国,贤圣俱栖迟。讲堂极壮丽,行树相因依。
湛湛七宝池,矫矫珍禽飞。金绳界道明,天乐随风移。
衣食应念至,不假人力为。文殊既戾止,慈氏亦来仪。
长揖三界苦,永绝四流悲。逝辞五浊世,金手引同归。



拟《谢康乐维摩经十譬赞》八首

其一

觉海性元澄,云何泡沫聚。境界风所吹,虚壑自相鼓。
认沤岂全潮,识流匪异体。谁为达观者,真源亦无取。

  【原注】“聚沫泡合”原赞:

水性本无泡,激流遂聚沫。即异成貌状,消散归虚豁。
君子识根本,安事劳与夺。愚俗骇变化,横复生欣怛。

其二

晴虚本无翳,阳焰何由生。扰扰宁暂住,渴鹿徒驰情。
真空任起灭,明性无减增。智者鉴其微,元同一见精。

  【注】“焰”原赞:
性内相表状,非焰安知火。新新相推移,荧荧非问我。
如何滞著人,终岁迷因果。

其三

芭蕉本佳卉,绿叶方丛生。内心匪坚实,外观亦清英。
未霜已零落,谁忆昔时荣。

  【原注】“芭蕉”原赞:

生分本多端,芭蕉知不一。合萼不结核,敷花何由实。
至人善取譬,无宰谁能律。莫昵缘合时,当视分散日。

其四

幻聚眩流目,众巧归我神。能为城郭状,亦现男女身。
愚夫昧取舍,横复生爱瞋。逝者复如斯,谁言此非真。

  【原注】“聚幻”原赞:

幻工作同异,谁复谓非真。一从逝物过,既往亦何陈。
谬者疑久近,达者皆自宾。勿起离合情,会无百代人。

其五

孰谓识性同,同寝各异见。妄境故无恒,真如了不变。
梦觉俱强名,好恶谁与辨。哂彼执著人,尚为浮物恋。

  【原注】“梦”原赞:

觉谓寝无知,寐中非无见。意状盈明前,好思迭万变。
既悟眇已往,惜为淳物恋。孰视娑婆尽,宁当非赤县。

其六

大道寓影响,谁复知此理。是中无实性,群有妄相拟。
本自绝名言,云何立彼此。运心平等观,一任空华起。

  【原注】“影响合”原赞:

影响顺形声,资物故生理。一旦挥霍去,何因得像似。
群有靡不然,昧漠呼自己。四色尚无本,八微欲安恃。

其七

浮云匪定质,变幻谁能测。氤氲翳太虚,飞散穷顷刻。
含润若有施,观空了无得。前尘虽云妄,转用资神识。

  【原注】“浮云”原赞:

泛滥明月阴,荟蔚南山雨。能为变动用,在我竟无取。
俄已就飞散,岂复得攒聚。诸法既无我,何由有我所。

其八

寥寥天宇廓,流电时一惊。奄忽不可见,神迅谁与伦。
狂心倘可歇,智眼自圆明。勿用世间想,貌彼虚空情。

  【原注】“电”原赞:

倏烁惊电过,可见不可逐。恒物生灭后,谁复核迟速。
慎勿空留念,横使神理恧。发巳道易孚,忘情长之福。

  【编者注】谢康乐,即南北朝时期之宋谢灵运。



宴坐有得

兰若凝禅寂,柴门镇日关。定中惟见水,身外忽忘山。
神理虽自悟,太虚宁可颜。了然清净义,不在言语间。



宿西来禅院

万树丹枫色,亭亭映夕阳。远山晴更翠,寒菊晚犹芳。
竹户云侵榻,松林鹤语霜。禅心爱秋月,久坐为清光。



暮秋书怀

渺渺身何往,萧萧鬓已斑。乱云生树密,秋雨闭门闲。
有爱都妨道,无心更买山。只愁孤笠影,乞食到人间。



辞明州太守宗公湘文请住仗锡山寺

万壑千岩深复深,此山真是四明心。诛茅欲就云间住,恐有樵人远见寻。

  【原注】仗锡有汉人摩岩隶书“四明山心”四大字,每字长丈余,笔力古朴,非晋人可及。
 


太守得偈坚请不已复此示意

多年枯木已无枝,那得犹蒙大匠知。只合寒岩煨芋用,法门梁栋总非宜。

  【原注】余昔名枯木头陀。
 


谒岳武穆祠有感

南渡偏安国已亡,宫祠墓木尚苍苍。士无奇节名难著,地有忠魂草也香。
风雨湖山犹感恨,往来樵牧亦凄凉。若教二帝生时返,血泪人谁洒夕阳。


佛迹

佛身无去亦无留,那有行踪在石头。想是山神嫌寂静,妆成圣迹引人游。



色空无碍颂

树枯自回春,心空岂滞境。灵溪虽湛然,不拒花枝影。



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

一瓶一钵一诗囊,十里荷花两袖香。只为多情寻故旧,禅心本不在炎凉。



效龚定庵体两首


其一·梁居士

坐破千潭水月痕,寒灰一寸偶然温。空观假观中道观,待与台宗学者论。

  【原注】君久习天台正观。

其二·杨葵园

念佛三昧世少信,惟有无为子亲证。乐邦消息近云何,为我莲台一问讯。

  【原注】君父仁山先生专修净业,有无为子之风。
 


纪事

懒猫伸脚睡初酣,饥鼠偷油上佛龛。夜半雨声穿枕过,此身如在绿箩庵。

  【原注】绿箩庵在南岳。



病中忆徐小谷陈师曾

风火为灾聚苦因,支离销瘦病中身。五更梵钟残镫里,一息微微念故人。
 




民国徐世昌编选《晚晴簃诗汇》录敬安诗二十四首



过徐酡仙故宅

门巷萧条长绿芜,流莺犹似劝提壶。野棠含雨梨花白,不见高阳旧酒徒。



自海上归与本师云和尚夜话

不侍巾瓶侧,怱怱已十年。早知布毛意,何用草鞋钱。
夜雨谈诗坐,孤灯对榻眠。别来多少事,语罢欲潸然。



喜曾重伯陈伯涛见过用伯涛见赠原韵三首

其一

茶话日将夕,虚堂闻梵音。道根俱不浅,静理亦何深。
贻我郢中曲,劳余尘外吟。谁能一弹指,了悟去来今。

其二

是法无高下,谁分大小乘。水云天漠漠,身世日腾腾。
白发愁难却,青山归未曾。聊将松顶月,分作佛前灯。

其三

幽寂雨华寺,禅宗众所归。云生游客屐,花落讲僧衣。
大觉看身妄,玄谈入理微。上方钟磬里,惜别语依依。



秋夜怀王伯谅

秋夜不能寐,秋虫鸣砌间。疏钟云外寺,落叶雨中山。
以我意不適,想君情倍艰。何时复相见,一笑破愁颜。



赠璧臣居士

繁华事散鬓如丝,万里青山独往时。一种风情谁得似,岭南争唱荔支诗。



登金山留玉阁

高阁一凭眺,苍茫太古情。天疑入海尽,潮欲挟山行。
芳草金陵渡,斜阳铁瓮城。乡关杳何处,向晚客愁生。



赠吴雁舟

独有延陵子,精庐每见过。禅机信敏捷,绮思未销磨。
偶看杨枝舞,争传桃叶歌。天花纷落处,谁识病维摩。



春草

年年原上望,惟汝独先荣。已入西堂梦,重伤南浦情。
烧痕看渐没,屐齿踏还生。春色又如此,王孙尚远征。



四月十六陪茗香翁湘绮先生泛舟碧湖

胜侣忽相引,扁舟泛碧湖。江山今古在,身世水云孤。
法乐自清妙,禅心宁有无。爱兹泉石好,还约饭秋菰。



登空泠岩和杜工部次谢灵运七里濑韵

舍舟运神游,登栈眩奇眺。洲渚屡旋复,岩石咤危峭。
云窦滴馀润,洞隙纳微曜。凿险若神工,履阴疑鬼啸。
遗物奏元功,观空得要妙。既惬青霞心,岂顾白衣诮。
黄屋罗英灵,沧洲隐渔钓。取舍各有宜,殊首自同调。



舟中呈宝觉居士叠前韵

运心恣冥游,流自纵远眺。浮杯历潆洄,攀萝陟奇峭。
客尘方外遗,神光发内曜。既杜毗耶口,亦薄苏门啸。
辩河息诤讼,理窟得玄妙。南岳为我涌,北山岂余诮。
四海纳微沤,六鳌归一钓。请谢河伯言,为君弹此调。



清凉寺呈本师

达人贵宏道,独觉非所论。觉花馥心地,智水湛灵源。
誓然大智炬,永破尘沙昏。拂衣舍卫国,开讲给孤园。
岂不疲津梁,弥悯四流奔。乔岳蕴灵异,中有甘露门。
非贤岂能主,惟德众所尊。人天一忻悦,花雨何纷繁。
迦叶信小果,庆喜惭钝根。荷法各有任,嘉会何由敦。
聊勉自化志,庶用酬慈恩。



山行

松风始微动,山鸟犹未鸣。有客资神往,高咏发幽情。
荒涂莽荆榛,樵牧亦罕经。灵源穷欲尽,忽闻鸡犬声。
道人欢客至,伫立候柴扃。设食罗野疏,志意殊真诚。
暧暧阳已微,皎皎月孤明。心境两俱寂,泠然契玄冥。



望庐山

纵棹随神风,浩荡洪波间。引领望庐岳,悠然开心颜。
秀色信难名,灵气吐自然。五峰媚云表,巉绝谁可攀。
缅怀远法师,高步太元年。陶谢尚返驾,澄什宁比肩。
千载沐馀润,犹能洗尘缘。瞻霞想神足,临流哀逝川。
玄栖傥可必,妙蕴当能宣。



九华山

九华实仙都,重岩蕴神宅。弭棹倦惊涛,瞻云慰良觌。
远抗庐霍高,兀若星辰偪。霜壑流晓丹,秋峦散遥碧。
远近生异容,天山共一色。伊余慕肥遁,逢山惬幽寂。
徒眩耳目奇,未就烟霞息。思欲御泠风,曷由生羽翼。
玄关宁我扃,灵境冀孤历。



  中和日与程睫园过东洲讲舍,邀雷小秋、罗云岩、廖卓夫、姚瑞麟游小罗汉寺作

春风一微扇,草木含新荑。佳兹微雨晴,复与赏心携。
鼓枻溯洪流,扬帆便轻飔。洲渚绿方盈,霞彩垂光仪。
讲肄集群彦,矫矫鸾凤姿。兰蕙馥其馨,德义为之基。
洙泗若可接,孔墨道宁疑。共美绀园游,同礼天人师。
明灯皎智焰,觉树耸高枝。境幽性所惬,理胜情无疲。
良辰勿可谖,倾耳希新辞。



谒裴公墓

裴公冢对南轩墓,只隔秋云一片山。松径岩扉俱寂寂,几回萝月怅空还。



沩山水牯牛颂

识得沩山牯,林閒任自然。身毛亦将白,鼻孔也曾穿。
牧笛斜阳里,閒情野水边。一犁微雨足,不负祖翁田。



咏白梅〔五首选一〕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
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赠尹山人和白即题其阴符经注后

胸中丘壑一尘无,人海茫茫意自孤。门巷萧閒苔藓碧,满庭风雨注阴符。
霞外神情谁复知,苍苍须鬓已如丝。春风落魄长沙市,错被人呼老画师。



送陶观察森甲之姑苏

春波如镜草萋萋,十里垂阳绿映隄。借取祝融峰上月,送君直下洞庭西。



忆明州皈依长老

太白峰前听法回,寒梅二十度花开。何时七塔桥边寺,重礼明州布袋来。



对梅旮晤

林园澄澄霁,静对穆余襟。自写清溪影,如闻白雪吟。
三冬无暖气,一悟见春心。寂寂欲谁语?微云淡远岑。



  【编注】以上诗二十四首录自《晚晴簃诗汇》。
 





白梅诗五首

其一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
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其二

一觉繁华梦,性留淡泊身。意中微有雪,花外欲无春。
冷入孤禅境,清如遗世人。却从烟水际,独自养其真。

其三

而我赏真趣,孤芳只自持。淡然于冷处,卓尔见高枝。
能使诸尘净,都缘一白奇。含情笑松柏,但保后凋姿。

其四

寒雪一以霁,浮尘了不生。偶从溪上过,忽见竹边明。
花冷方能洁,香多不损清。谁堪宣净理,应感道人情。

其五

人间春似海,寂寞爱山家。孤屿淡相倚,高枝寒更花。
本来无色相,何处着横斜?不识东风意,寻春路转差。



雪后寻梅

积雪皓初晴,探寻策杖行.寒依古岸发,静觉暗香生.
瘦影扶烟立,清光背光明.无人契孤洁,一笑自含情.



题寒江钓雪图

垂钓板桥东,雪压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鱼嚼梅花影。



扫石

扫石白云边,山空生净禅。幽禽解人意,细语绿萝烟。



自遣

钟梵晚萧萧,山厨叹寂寥。夜泉和月煮,野菜带云挑。



途中漫兴

飘然尘外人,一笠千山雨。身似孤云闲,悠悠任来去。



雪窦千丈岩观瀑布

瀑布长千丈,迢遥持碧天。何当剪一片,缝作衲衣穿?



寒夜对梅

久坐寒灯暗不明,林钟敲尽更无声。惟余一树梅花月,犹照枯禅午夜清。



九日寄天童秋林老宿

满城风雨动幽思,正是重阳放菊时。遥羡吾师行道处,一株红叶好题诗。



述怀

十六辞家事世尊,孤怀寂寞共谁论?悬岩鸟道无人迹,坏色袈裟有泪痕。
万劫死生堪痛哭,百年迅速等朝昏。不甚满眼红尘态,悔逐桃花出洞门。



九日过屈子祠

野径斜云上绿苔,经过此地不胜哀。千年感慨遗湘水,万古离骚识楚才。
泽畔行吟还忆昨,庭前谏草已成灰。我来浊世怀高洁,不奠黄花酒一杯。

  【注】作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



谒岳武忠公忠

我来武穆祠,凭吊不胜悲。金诏班师日,银瓶坠井时。
精魂犹向北,宰木尚南枝。千古纯忠孝,如公更有谁。
 


郑州河决歌

呜呼──
圣人千载不复生,黄河之水何时清。浊浪排空倒山岳,须臾沦没七十城。
蛟龙吐雾蔽天黑,不闻哭声闻水声。天子宵衣起长叹,诏起师臣出防捍。
帑金万锱添洪流,黄河之工犹未半。精卫含愁河伯怒,桃花水讯益汗漫。
明庭下诏罪有司,有司椎胸向天悲。
吁嗟乎──
时事艰难乃如此,余独何心惜一死。舍身愿入洪流中,抗涛速使河成功。

  【注】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在郑州附近决口,致使千万百姓受灾。寄禅哀民生之多艰,怒朝廷之腐败,于次年写下了这首古体诗。



挽彭刚直诗八首〔其七〕

忽下天门诏,秋屯粤海营。徒闻马尾战,敢近虎门行?
铁舰随风远,金戈耀日明。筹边空画策,恨未斩长鲸。

  【注】作于光绪十九年(1893)。

  彭刚直即彭玉麟,同治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中法战争时期督师广东,由于布防严密,法军始终不敢挑衅广东海面。当中国军队在越南取得重大胜利时,朝廷却以和议罢兵,造成“不败而败”的结局,实遭世人耻笑。彭玉麟作为边兵将领,亦只有长恨。
 


挽彭刚直诗八首〔其八〕

一代中兴将,三朝直谏臣。哀时心未已,看剑泪沾巾。
忍看长城坏,难留大树春。千古遗蔬在,犹望靖边尘。



奉寄杨皙子孝廉远适日本

借问吾乡杨皙子,一身去国归何时?故山猿鹤余清怨,大海波涛动远思。
独抱沉忧向穷发,可堪时局似残棋。秋风莫上田横岛,落日中原涕泪垂。

  【注】作于光绪三十年(1904)。
  杨皙子即杨度,与寄禅同乡,两人同属衡阳东洲书院王闿运门下,所不同的是寄禅学诗,杨度学王门的“帝王之学”。杨度一生几经沉浮,世人颇有争议,但他为国为民的一腔热血,却始终受到孙中山、黄兴、梁启超、蔡锷等人的激赏。孙中山曾经赞扬过杨度:“杨度可人,能履行政治家诺言”(刘成禺《世载堂杂忆》)。杨度因“经济特科案”出走日本避祸,寄禅得知,作了这首诗,呼唤游子能够早日归国。诗中的杨度,是一个胸怀救国救民抱负的留学生,寄禅劝他早日学成归国,回来收拾残局。劝他不要因朝廷的腐败和猜忌而放弃救国救民的理想,更不要像田横一样避居孤岛,到国破家亡之际,便只能空流泪了。
 


感事二十一截句

〔附题:冷香塔。序作二十一首七绝。摘选五首〕

修罗障日昼重昏,谁补河山破碎痕?独上高楼一回首,忍将泪眼看中原!

茫茫沧海正横流,衔石难填精卫愁。谁谓孤云意无着?国仇未报老僧羞!

落月哀猿不可听,声声欲唤国魂醒。莫叫遗恨空山里,谁认啼鹃望帝灵。

漫效先贤歌采薇,风云变幻古今违。夷齐若使生斯世,何处西山叩马归。

鲸吞蚕蚀各纷争,未卜余生见太平。石烂海枯真有日,生天成佛若为情。



《辛丑条约》两首

其一

落日青山远,浮云白昼昏。衣冠一时盛,肝胆几人存?

其二

天上玉楼传诏夜,人间金币议和年。哀时哭友无穷泪,夜雨江南应未眠。
 


即左宗棠旧部在牛庄守卫,与日军作殊死搏斗

折足将军勇且豪,牛庄一战阵云高。前军己报元戎死,犹自单刀越贼壕。


江北水灾

死者随波涛,生者何所栖相携走泥泞,路滑行步迟。
饥来欲乞食,四顾无人炊。儿乳母怀中,母病抱儿啼。
仓卒骨肉恩,生死终乖离。不如卖儿去,瘵此须臾饥。
男儿三斗谷,女儿五千赀;几日粮又绝,中肠如雷鸣。
霜落百草枯,风凋木叶稀。掘草草无根,剥树树无皮。
饥啮衣中棉,棉尽寒无衣。冻饿死路隅,无人收其尸。
伤心那忍见,人瘦狗独肥。衰哉江北民,何辜罹此灾?



  【编注】以上诗二十题摘自诸论坛。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