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家国天下 >> 彼岸总有人否认罪恶,觊觎神州
  
        

彼岸总有人否认罪恶,觊觎神州

 

文/李泓冰 来源:观察者网 2014年12月13日

  这是震撼每一个中国人的时刻。一身素服的习近平,俯身挽起85岁的夏淑琴和12岁男孩阮泽宇,国家主席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以及幸存者的玄孙,三代中国人心手相连,互相扶助着共同揭开国家公祭鼎的幕布……

  九原板荡,百载陆沉。13亿人的蚀骨之痛,让黄山黄河、长江长城,在这一刻为之一黯。

  一个民族哭了──为77年前一个古城的旷世浩劫,为30余万生灵的无辜罹难。南京的少年,集体悲鸣:“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庄重的铜鼎,肃然铭刻“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人类文明史上最无耻最残忍最恐怖的历史,仿佛再一次血淋淋地揭开,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和平。

  毕竟,总是有人,要刻意选择性遗忘历史的这一页。

  对中华民族而言,这个陈年的伤口,曾经鲜血淋漓,其经久难愈,缘于彼岸总是有人一边否认罪恶,一边又时不时觊觎神州,企图再添新创。

  我们不能,也无法忘记。

  翻遍汉唐歌赋,最痛的就是这一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短短14字,道破战争与和平、残酷与温情、死别与生离、无情与有情这两端最遥不可及的距离。30余万白骨凝成的国痛家恨,在77年后的首个国家公祭日,血泪齐迸。虽然,这离他们血溅金陵,已经过去了77年。但是,生命的尊严和百姓的牺牲永远不该老朽。尽管历史从他们的遗骸边继续匆匆前行,祖国以开放的胸襟催生震惊世界的经济崛起,开辟了中华复兴的崭新途径。我们不忍、却又必须回眸,在曾经王气充盈的古都金陵,我们的30余万亲人,永远定格在侵略者屠刀下那最悲壮的一瞬,再也不能尽人子之孝、父兄之道、夫妻之爱……

  当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无力将远寇拒于国门之外,无力护佑自己善良的儿女,痛何如之!且让我们用沉默的力量铭记,用沉默的力量崛起,用沉默的力量缔造永远的和平。

  各种各样中国人的脸,在公祭中出现:幸存者白发苍苍的悲怆,壮年人在汽笛中驻足的庄严,年幼的孩子放下顽皮嘻笑,开始咀嚼长者习近平的言之谆谆: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公祭的意义,在于拒绝遗忘。遗忘,对一些人来说,是刻意的回避和粉饰;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对历史事件的习惯性麻木和漠然。如果我们真的对历史失忆,历史或许就不惮以同样的方式重演。因此,为了后人,也为了曾经的伤痛,为了永不遗忘,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掘并传扬历史的真相。

  要“永不遗忘”,需要教科书的传扬、纪念馆的再现、国家公祭的隆重。接下去,还有更多的事要做,比如,在孩子们的系统教育中,以庄严和科学的态度,向他们呈现真实的、全面的历史;比如,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澄清更多的历史细节,记录“小人物”的经历与痛楚;比如,从还健在的历史亲历者中,抢救性地发掘真相、还原真相……

  公祭这天,向30余万亡灵敬献的八只花圈,犹如四双沉痛的眼眸,注视着一个民族的哀伤,以及振作的力量、和平的希望……
 
 
 

子夜星网站
Personal Website. Created by Midnight Star .Copyright ©.